做了30多年的粮食“守护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陈强

  从郑州工学院粮油储藏专业毕业,到县粮库当管理员;从回到母校任教,到担任郑州粮食学院的教务处长和河南工业大学的校长;从研究开发新型粮仓与专项储粮技术,再到投身国家储备粮库建设,王录民跟“粮”字打了30多年交道。

  他和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两批国家重点工程31个省市的1396个项目中推广应用,总投资420亿元,节约用地5.2万亩,每年减少粮食损耗171万吨,节约运营费用45亿元。为此,王录民和他的团队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守护神”。

  苦学钻研奠定多学科扎实功底

  民以食为天,但长期以来,我国粮食贮存十分落后。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用砖木房式仓、砖土圆仓、席穴囤及露天囤存粮,既浪费土地、损耗大,又易坏粮。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连续丰收,卖粮难、存粮难成为广大农民的心病,也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或许,冥冥之中,一个能吃苦、善钻研、肯坚守的人注定要承担起这一重任。

  1974年9月,一个背着简单行李的小伙子走进了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郑州工学院。

  他就是王录民,一个被豫东北杨集公社推荐上大学的知青,一个刚来该校粮油储藏专业报到的新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王录民就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分配到家乡沈丘县直属粮库,成为一名管理员。从那时起,言语不多但踏实肯干的王录民就开始了他最初的科研,他研制出测试粮温的“电子空气氧含量测量仪”,连山东、云南的同行都前来参观学习。他又为县城几家大粮店开发了自动售油、售粮机。正当王录民干得起劲时,一纸调令,母校郑州粮食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将他调回学校,成为筹建土木建筑专业的第一批教师。

  学粮食储藏的却要上材料力学课,王录民又埋头钻进了新的领域。夜以继日的苦学,教学相长的提高,加上在同济大学一年半的进修,拥有高等数学、力学等学科系统知识的王录民回校后又承担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正是由于熟悉结构、工艺、技术,有多学科的扎实功底,将储藏与力学等结合,王录民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要让农民好卖粮中国人吃好粮

  “我国的粮库太落后了。看到仓库的粮食被虫吃鼠咬,看到喝凉水、啃干馍的农民卖粮要日夜排长队,作为一个学粮食的人,我心里难受。”王录民说,要改变千百年来我国落后的粮食储运方式,要引领国家储仓与专项储粮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要让农民兄弟好卖粮,让13亿中国人吃好粮。正是有了这种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王录民多年的积累如火山般爆发了。

  选准方向,从研究开发散装粮的高大平房仓和大直径浅圆仓入手,王录民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科技攻关。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他们就自己动手,经过千百次的推演,提出了平房仓、浅圆仓散料侧压力计算方法;没有现成的工具,他们研制了专用的直剪仪,重新测定了沿用50多年不变的粮食力学参数;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他们就在校园外空地上建起了模拟粮仓的设施。王录民亲临现场,冒着危险指挥研究生做爆炸性压力试验,最终成功并申报了5项国家专利。

  巨型粮仓混凝土墙体承受不了压力,王录民大胆创新,尝试将钢纤维添加进去,解决了大直径、高尺度粮仓的承载力问题,并发表了《预应力技术在粮食立筒群仓中的研究与应用》等多篇论文。传统的平房仓只有2至4米,他们运用SP板墙体结构、双层保温隔热仓壁、球冠薄壳式屋盖等一系列国内甚至世界领先的新材料、新技术,将高度提高到6至8米,最高达12米。火车能直接开到粮库里,同时做到了防水、防潮、防露、无鸟、无鼠、少虫,保证了粮食品质。

  带领团队奋战一线大展身手

  科研初期,条件艰苦。一开始不会用计算机绘制图纸,王录民和他的团队就日日夜夜手工绘图。到全国各地帮助施工单位建粮仓,买不到卧铺票,有时连个座儿也没有,王录民就和大家铺张报纸坐在地下,夜晚就席地而卧。为节省开支,出差在外常常是挤公交车、住地下室。王录民和他的团队不辞劳苦地奋战在国家粮库建设的第一线。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启动,巨额资金投入我国,王录民和他的团队也有了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在我国“四大粮食通道”的建设中,作为长江通道粮库建设的总负责人,王录民先后指导建设了湖南城陵矶粮食专用码头及中转库、安徽芜湖秃矶山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上海外高桥粮食储备库及码头设施项目等。

  在1998年开始建设的现代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国家重点工程中,王录民和他的团队更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投身建设工程。最终,以“国家粮仓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王录民表示,在新一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中,他们将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再作贡献,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