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态责任消解碳排“重灾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少国家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促进低碳社会的实现,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竞争已经展开。CFP供图

  ■韩秀景

  上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尽管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会议本身仍然向世人传达着一个重要信息:温室效应已成为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之一,其巨大风险直接威胁着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地球就像在宇宙中穿梭飞行的一个小小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人,不分国家、民族、人种、贫富,都是宇宙飞船的乘客。温室效应就如同飞船中出现了高温,急需所有乘客共同努力降低气温。否则,所有乘客将面临灭顶之灾。在这样的条件下,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企业以至每个人都应当行动起来,为遏制温室效应的持续发生尽义不容辞的义务。

  遏制温室效应的有效路径是降低碳排放和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用“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定义低碳经济。简言之,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三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生产和消费活动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

  在我国,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无疑需要全社会参与、全社会行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导力量。这是因为在我国较之于普通百姓,企业是碳排放的大户。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许多西方国家,企业与居民碳排放量之比是3∶7,也就是说,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有意思的是,这一比例在我国却恰恰相反,企业与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7∶3,亦即70%的碳是由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由居民排放的。这表明,在我国,企业才是碳排放的“重灾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碳减排目标,达成保护自然环境之目的,企业必须率先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把节能减排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当节能减排的生力军,在节能减排上动脑筋、下功夫、真抓实干,切实把碳排放量降下来。唯有如此,我国的碳减排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政府承诺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如此大的降幅,势必要求我们尽快调整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它将深刻地影响各国的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面对这一不可阻挡的世界洪流,低碳生产方式将会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唯一选择,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生产方式将受到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谴责。此外,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竞争会迅即展开(不少国家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促进低碳社会的实现)。在这一轮角逐中,企业的绿色选择决定着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高下,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生态责任意识、更多的生态责任担当的企业,不仅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领先一步,而且可能因引领本行业的潮流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大赢家。

  企业积极推行绿色经营理念、担负节能减排责任,既是对自身发展负责,又是对全人类负责,更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个企业若能以节能减排为己任,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不仅能展示企业自身实力,彰显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会被社会视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此时,公众就会以各种形式向它投出“信心票”:股民会更愿意购买它的股票;银行会更放心地给它贷款;企业员工会因企业的道德魅力而更具归属感和凝聚力;消费者会优先购买它的产品和服务;媒体会给予它更多的褒奖;所属社区会将它视为“芳邻”;当地政府会乐意向它提供更多支持。反之,如果企业秉持“怎么挣钱就怎么干”的理念,采用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方式进行生产,以牺牲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自己当下的利益,充其量也只能是“过把瘾就死”——其行为不仅将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而且会遭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主义者的抵制,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其产品和服务终将被消费者无情抛弃,盈利方式不可持续的结果,是再也赚不到钱。

  可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既关乎人类的共同未来,也关乎企业的发展前景。为此,企业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实际上谋求和达成的是一种共赢。正是基于此,企业必须也应该把碳减排内化为自己的责任,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不须扬鞭自奋蹄。具体说来,企业该如何履行自己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呢?

  第一,强化责任意识,确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应该意识到,其作为地球公民属于强势群体,较之于相对弱势群体的普通百姓,占有了地球上更多的自然资源,索取了更多的权益,也获得了更多的收益。根据权利与责任对等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享受更多权益者就应该承担更多责任,索取更多者就应该回报更多,受益最大者贡献也应该最大。基于此,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公平正义形象,自觉承担保护地球母亲健康、美丽以及和谐发展的责任,自觉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确立绿色经营理念,把控制污染、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主动实现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变。

  第二,坚持建章立制,量化减排指标任务。企业担负节能减排责任不是做“环保秀”,企业行为不能仅仅从商业利益出发,否则这种社会生态责任活动就不会有长远性。为了保证企业的生态责任活动持续有效进行,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节能、降污、减排的规章制度,确定碳减排的量化指标,并把它作为一项硬任务。在此基础上,坚持用规章制度说话,按规章制度办事,以确定的量化指标驱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营造一种浓厚的履责和问责的氛围。履责是一种社会必要,问责则要贯穿于履责的全过程。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才能培养责任感、增强责任心、提高履责能力。

  第三,最关键的是践行责任、付诸行动。笔者了解到,著名的伟创力(中国)公司即以化学物质管理、回收和循环再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气候变化等5个支柱性环境战略覆盖了全球环境需求的所有关键因素,努力提供安全与卫生的工作场所、节省能源与自然资源,通过实施恰当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来防止污染,并不断地寻求以更环保的方式展开其设计、生产、装运和服务等环节,以践行其保护环境的承诺。企业如何尽快实现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型,有人提出“做好手头的,盯住高端的”,这一说法很形象地表达了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需求,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之路。为此,企业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做法,切实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体现低碳概念,贯彻低碳模式,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入手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减少能源消耗,从产业链的各环节寻求节能途径,不仅要将低碳理念渗透到产品本身,还要延伸到创意、科研、投资、生产、销售、服务、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快低碳产品开发,大力提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