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带来快乐的梦想才妙不可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孙云晓
梦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它甚至可以是模糊和不断修正的,但无论如何,人,一定要有梦想。童年,是生长梦想最肥沃的土壤——想去大海的尽头看看,那里有什么?想让土里种下什么就长出什么来……
童年的梦想应该与成人世界的名利和生计无关,即便永远不可能实现,这些梦想也会成为映衬童年的一方绚烂的底色。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梦想不是用来实现,而是用来指引和照亮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彭学军
“我们趴在窗子上,看邵佳慧把全套动作做完,然后看她两腿绷直、前突后翘、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大大地打开、一颗小巧的头颅高高仰起……”
这是儿童小说《奔跑的女孩》中的一段描写,少年体校的两个女生驼驼和猫是特别要好的朋友,故事以驼驼为第一人称讲述开来。这本薄薄的小说触动了儿童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现实与梦想,虽然作品充满女孩儿的细腻温情,我阅读的感受竟然是惊心动魄,因为我总是听到一个女孩子悲怆的呐喊,而这种心灵的呼唤常常伴着无言的泪水。
我想,《奔跑的女孩》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关键在于作者彭学军动用了她刻骨铭心的童年经历及人生感悟。据悉,她的父母酷爱体育,在大学时代都是篮球运动员,虽然生不逢时也望女成凤。彭学军11—16岁的时候,父母送她到湘西的一所体校呆过5年左右。彭学军的训练科目是中长跑,她在小说中写了许多难以忍受的超强训练:
比如扛铃练习,半蹲负重60公斤,郭教练给我的任务一般是8次一组,一共4组。而周教练带我们训练的第一天,半蹲负重80公斤,10次一组,要做5组。我做到第3组时,两条腿就直哆嗦……
毫无疑问,体育训练是一定要吃苦的,若想取得成绩甚至需要魔鬼般的训练。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并不喜欢体育,或者缺乏运动员必需的强大潜能和竞争意识,那么,超强的训练就可能变成折磨。
彭学军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渴望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她说,小时候是外婆给她做布鞋,她常穿着布鞋练踮脚尖,以至一双新布鞋大脚趾头的地方很快就破了一个洞。“就是喜欢,没有条件的喜欢。”她说,“跳芭蕾、踮着脚尖,那种感觉很美。”可是,在那样一个文化沙漠般的时代,在那样一个全家人都命运坎坷的环境中,没有人关注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因此,她的舞蹈梦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如本文开头所写,驼驼之所以对体操女孩邵佳慧的训练产生神往之情,或许就是因为作者自己儿时的舞蹈梦。后来,驼驼鼓足勇气,找到体操队的左教练,嗫嚅着表达了自己练体操的愿望。左教练告诉她,邵佳慧是5岁开始训练的,体操要从小练起,到了你这个年纪应该开始出成绩了。左教练拍拍她的头,亲切而又坚决地说:“别再想这事,快去训练吧。”就这样,驼驼的体操梦也破灭了,她无奈地回到了田径队,无奈地继续“在白花花的毒日下奔跑,跑到每根头发丝都在滴水;跑到鞋子里汗水叽咕叽咕地响;跑到嗓子眼像干涸了一万年的井;跑到仰起头看见10个太阳悬在天上大放其光……”
读过《奔跑的女孩》的读者,可能会觉得驼驼的性格令人难忘,那是一个不争不抢的低调女孩,是一个愿意为别人的胜利欢呼的女孩,是一个喜欢安安静静读书的女孩。我曾特意问过彭学军:“驼驼是你吗?”她非常肯定地回答:“驼驼的性格就是我的性格。”显然,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体育运动的,因为体育运动是激情运动,是竞争性的运动。
关于少年体校的生活,彭学军写过两部孪生作品,清纯明朗的《奔跑的女孩》可以说是儿童版,而复杂多彩的《孩子,快跑》则是少年版。在《孩子,快跑》中,她写了一个悲剧少年的故事。男子5000米决赛开始了,坚决报名参赛的男孩丁华强跌倒了,他艰难地从跑道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前跑:
我走下看台,来到跑道边。看见他的膝盖摔烂了,渗出的血和黑煤滓混在一起,糊在膝盖上,看上去有点触目惊心。
丁华强他想干什么?他真要这样一瘸一拐地跑完5000米?那可是12圈半哦!跑道上只剩下了丁华强,观众渐渐散去,终点的裁判也撤走了。我走到跑道边问他:“你还有几圈?”他张开五指朝我晃了晃:“还有5圈!”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没有人能让他停下来,就是爬他也要爬到终点。这一刻,我非常非常想哭,也就是在这一刻,有一个念头悄悄地潜进了我的心里——很重大的念头,只是不太清晰,就像天上的月亮被云层遮住了,只能看见一点轮廓。
这段泼墨如雨的描写是作品的一个转折,更是主人公驼驼生活的一个转折,因为她在现实中被撞得头破血流,终于猛醒过来了。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总是鼓励孩子克服一切困难去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坚持。但是,如果忽视了科学选择这个前提,如果忽视了尊重个性这个原则,越是奋斗、越是坚持,就越有可能走向悲剧的结局。彭学军这部作品的特殊价值在于写出了儿童的觉醒,这是成长中的反思,这是梦想中的现实,这是自主性的探索,这种探索的勇气和深度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是尤为珍贵的。
少年儿童时代是梦想的时代。可是,梦想既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发动机,也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陷阱,帮助孩子设计梦想的关键在于尊重孩子的潜能特点和发展意愿。彭学军在《奔跑的女孩》中写道:
后来我回家对爸爸妈妈说的时候,他们很惊讶地瞪着我,好半天妈妈才说:“这段时间没听见你叫苦,还以为你习惯了呢,没想到你想彻底放弃。”爸爸说:“你不觉得可惜吗?练了4年多了,放弃了,说不定你就放弃了一个省运冠军、全运冠军,甚至……”“拿冠军是你们的梦想,不是我的。”我打断爸爸。
彭学军后来读了中学和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电视台和出版社编辑。如今,她已经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昔日体校的同学们大多都改行了,在体育方面出成绩走上专业道路的凤毛麟角。她的父母很满意女儿重新选择后的发展,感慨地说:“当初真不该把你送进体校。”
彭学军作品的结尾很独特,写学校开运动会,驼驼报了400米和800米赛跑,第一次享受到了体育比赛的快乐:
跑在所有人的前面,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好像前面所有的阳光、风、空气……都是我一个人的,我只要一直往前冲,就会到达一个妙不可言的境地。
彭学军作品的结尾还有更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邵佳慧受伤后也转到驼驼就读的学校,在一次校运会上,她们相遇了。
“我刚才看你跑了,你跑起来的姿势真好看,特别是跑弯道的时候,步子拉得很开,前腿抬得差不多和地面平行了,同时后腿蹬得很直。”邵佳慧两眼熠熠生辉地盯着我,心悦诚服地赞美道:“你的腿很长,跑起来像一种鸟,我不知道它叫什么,腿又细又长,会跑又会飞。你知道那种鸟吗?”
我完全被她这段话怔住了,她说的是我吗?我跑起来真那么好看?可从来没有谁对我说过,包括猫。我也从来没有被谁这样热情洋溢地赞美过,更何况说这番话的人是邵佳慧!
驼驼的成功体验表明,体育是美丽的,但只有让体育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本质的快乐,儿童的梦想只有插上科学的翅膀才会高高飞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