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深处的世道人心
■画坛往事
秦散之的绘图,立意高远,笔墨古润,在渲染世态炎凉氛围的同时,给人以温热之感
■石华岭
卷子本是书画装裱的一种形式。《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展现的是清朝末年发生在苏州太湖附近的一件史实,读后颇能令人感慨系之。
清光绪十六(1890)年底,太湖林屋山(今洞庭西山)甪头司有个叫暴方子的巡检(为从九品),因“事事好出主见”、“非下僚所宜”为上方不容,遂被解去职务。他卸任后,困顿在林屋山中,没有钱搬家,甚至无米为炊。他在与友人的信札中说:“五载林屋,妄励清操”、“债累满身,一钱不存”。
山里的老百姓闻听此事,很为他不平。十二月初十日,陈巷村的村民给他送了几担米、几担柴。邻近的村子知道后,也都争着送柴送米,甚至有和尚送来栗子,尼姑送来蔬菜。正如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所说:“穷乡僻壤,里夫村妇,负米担柴,馈遗不绝。”据暴方子自己记载,送柴米之事“蔓延八十余村,为户约七八千家。一月中,共收米四百石八斗,柴约十倍于米,他若鱼肉鸡鸭、糕酒果蔬之类,不可计数。”事后,太湖厅、苏州府、江苏省的各级官员甚为震惊,明文“以致人心煽惑”,要“严密查访,从严惩办”。暴方子不卑不亢,在给上级的回禀中说:“此等赃私,非愚者莫能致,亦非愚者莫能得也。”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亦为许多社会名流所感染。一代诗画名家秦散之为此绘《林屋山民送米图》长卷。俞曲园时年71岁,为这个卷子作了篆字题额并作长歌。郑叔问、吴大澂、沈铿、吴昌硕等也都记颂题咏,一共不下20余人。
57年后,胡适看到了这个卷子,激奋不已,欣然为之作序。胡适是以现代眼光审视这个卷子的第一人。他在序文中写道:“这个卷子里有许多名家的手迹,当然都很可宝贵,但更可宝贵的还有3件:一件是洞庭西山各村人民送柴米食物的清单,一件是上司训斥暴君的公文,一件是暴方子亲笔抄存他自己答复上司的禀稿。”随后,朱自清、黎锦熙、朱光潜、张东荪、沈从文、冯友兰、俞平伯、徐悲鸿、浦江清、张大千等又继续著文作画,终使这个卷子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举。
这个卷子有一处特别令人感怀至深,是书中收录的暴方子当年亲笔记下的柴米簿,其中日期、村落名称、所送柴米及他物数量、山民姓名等登记得十分详细,是一份难得的民情文献资料。比如光绪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记,天王寺门口民众公送米一石五斗,松柴二担,松子一担,茅柴一担,钱一千二百,来人徐阿四、沈福顺、沈仁昌等。二十七日记,诸家河头诸族公送米二石,猪半个,鱼三十斤,年糕二十二斤,来人诸作璋、诸廷春、诸奉璋、诸在根、诸在安等。十七年正月初五日记,前堡西头巷张老太自送米一石。初九日记,东河滩民众公送米一石,皮蛋三十个,酒八斤,来人蒋幼老、蒋阿金、周德盛等。从中,不难体味到暴方子在山民离去后望着屋内院中堆积的柴米等物,于灯下写记这些数字、姓名时的心境,也反映出当地民众对他的一片爱戴之情。后据《滑县志》记载,林屋山民众送给暴方子的米及他物,除自用外,均交当地慈善机构救济孤贫,显现出一个士子的高风亮节。
我读这册卷子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其一,秦散之的绘图,立意高远,笔墨古润,人物细致,景象生动,在渲染世态炎凉氛围的同时,给人以温热之感,实属写实与写意绘画中的佳品。其二,诸多名家题咏,语句朴质,倾乎肺腑,或直或晦,各自抒发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荣辱观。没有生活的艺术往往是空虚的,源于生活的创造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特别欣赏朱自清题写的最后两句:“这幅画这卷诗说了一句话,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其三,暴方子作为地方巡查,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连芝麻官也算不上。他的为官之道书中交付不详,但有一点确是具实的。他冲突了上司,却没有得罪百姓。这就印证了一句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不媚上官媚庶民,君之失官正坐此。乃从官罢见人情,直道在人心不死。”曲园老人的这首题诗写的是真道,是人心,也是对暴方子的最大敬仰。
林屋山民送米图 秦散之 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