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实践一线锤炼农林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0-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双眼被蒙,仅凭双手摸,短短几分钟,就能辨别出30多种动物毛皮,凭借这一手“绝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学生刘微获得了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劳动榜样”候选人提名。今年,刘微硕士毕业,留校担任了毛皮实验室实验员。“大学期间,学院组织了标本室实习以及野外实习,让我对动物毛皮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也全部用在学习毛皮鉴别上,大三时,我就能认出1700余种动物毛皮了。”刘微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刘微这样农林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部门,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许多学生一出校门即要独立从事各种生产技术管理,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农林高校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进行改革的力度较大,但是,在实习内容、实习形式以及实习单位选择等环节依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

  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设置教学环节

  “虎子、虎子……”随着叫声,一只500多斤的东北虎抬头慢慢站起来,冲着刘丹摇摇头,然后纵身一跃,蹿上了刘丹驾驶的吉普车车顶,用舌头慢慢舔着车窗的玻璃,然后把粗大的尾巴垂到车头前。

  “我是东北林业大学动物保护专业毕业的,还没从学校毕业,我就到饲养场跟着饲养员一起干活了。那会学生实习机会其实没有现在的学生多,只有毕业前的20多天实习,但是实习内容很丰富,从喂养、看病到动物交配、生育,我都会参与。”如今,已是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高级畜牧师、总工程师的刘丹对当年大学的毕业实习印象颇深。

  现在的东北虎林园已经成为多所高校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曾带过学生实习的刘丹表示:“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经常是组织一大批学生,一年只来一到两次,主要是听听报告、上个大课、泛泛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学动物保护、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要真正在工作中上手,需要较长的实习周期去深入了解。”

  和刘丹有同感的是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森林调查队队长李海峰。作为全国最大的高等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帽儿山实验林场每年接待实践教学、教学实习的学生达5万人次以上。李海峰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中间讲,周围围着几个认真听的学生,但更多的学生在一旁做着自己的事情,呆个几天就走了。“这样的实习浮于表面,实习的效果难以体现。”

  “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改变以课程需要为导向、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要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为中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院长肖向红这样说。

  记者从该学院了解到,学院把动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放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学生除了系统学习课程大纲要求的动物饲养、繁殖、管理等实践内容外,还学习动物捕捉、驯化、运输、动物园保护教育等专业对口岗位相关职业技能,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原有的几门实习课程则被整合成一门综合大实习,相应延长实习时间,实践教学学时占比由原来的35%上升到55%,还特聘近30名来自国家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

  改革的效果很明显。改革前,学生更多关注理论课成绩,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实习机会较少,参与课外实践、实验项目占比不足50%;改革后,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组织实施校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达50余个,参与课外实践、实验项目占比达70%。

  依托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素质

  “农林行业比较艰苦,因此,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而现在有些毕业生特别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人事工作负责人曹玉峰说。

  (下转第十版)

   ■点评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 吴国春

  无论校内实习安排得多么丰富,对农林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校外实习环节都是不能缺少的,而校外实习又需要社会的支持。一方面,高校要力所能及地采取为企业输送人才、帮企业培训员工、和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接纳学生校外实习,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力所不能及的,对于农林这样的艰苦行业,实习内容多,和专业结合紧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教学经费支持上有一些特殊政策,对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单位等,国家应该在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让学生实习更顺畅。 

上一篇:端上社团“自助餐”     下一篇:今日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