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0-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曲靖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仪式 西宁街道办事处老堡完小教学楼奠基仪式

  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情况

  曲靖是云南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总人口约占全省的1/7。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22所,小学教学点1318个(其中一师一校563个),教职工68787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37万人,约占全省的1/6,多年来,高考录取人数约占全省的1/5,基本形成了基础好、规模大、门类齐、结构优、质量高、发展快的良好格局。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制约,中小学普遍存在校舍面积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校舍破损老化、D级校舍数量大、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大、低、缺”:

  (一)抗震防灾安全隐患大。全市90%是山区半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全部处于7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会泽县、马龙县属8度设防,宣威市、沾益县部分乡(镇)处于小江断裂带,属于地震多发区,同时也是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频发区,宣威市、富源县、罗平县煤炭采空区分布范围较广,加之全市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冰雪凌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校舍极易遭受损坏。一些位于边远、高寒、高海拔地区和地形地貌特殊的学校,常常面临多种灾害的威胁。目前全市有391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占校舍总量的47%)的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楼板形式设计不合理,根本未采取任何抗震防灾措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必须尽快进行维修加固或迁移避险。

  (二)校舍标准化程度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标准化建设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解放初期由祠堂庙宇和“地主”的房产划拨的砖木、土木结构校舍,经几十年使用,破损老化,全部成为重大安全隐患校舍;二是当年“普六”提出的“有钱盖新房、无钱让公房,开开窗、刷刷墙,修修补补办学堂”,利用上世纪80年代前的公社、生产队公房、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校舍以及群众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建盖的校舍标准低、质量差;三是“普九”期间建设的砖混结构校舍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条件制约,投入不足,多数为群众集资建设,较低的工程造价导致未能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设计和施工。加之当时钢筋、水泥等建材紧缺,建筑物“含钢量”少,混凝土标号低,建筑质量差,预制板搭建校舍多,根本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四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当年建校时在选址、规划、设计等方面不够严格科学,部分建筑没有避开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带;五是我市为全省煤炭主产区,部分学校位于煤炭采空区;六是按2%的危房自然增长率计算,每年将新增15万平方米以上的D级校舍。

  (三)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十分紧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有校舍面积779万平方米,根据新建标测算,缺配校舍面积达676万平方米(小学缺配386万平方米,初中缺配29O万平方米)。

  曲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作,把排除中小学危房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2008年6月,在深入调研、广集民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百万安全校舍、百年工程为民”的理念和“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资金”,用两年时间完成100万平方米中小学重大安全隐患校舍拆除重建的目标任务,举全市之力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走出了一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统一筹资、分级负担,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

  工程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重视下,各县(市)区按照工程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克服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资金筹措难度大、点多面宽监管难、技术管理人员匮乏、施工条件欠佳、气候条件恶劣、大旱大涝交替等困难,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期工程593校913个项目,排危面积563951平方米,实际开工新建校舍655268平方米,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655268平方米,完成投资65631.44万元。二期工程第一批项目(包括麒麟、沾益、马龙、陆良、师宗、罗平、富源、会泽8个县360校462个项目),计划排除D级危房355076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385894平方米。虽然受特大旱灾影响,但二期一批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10年10月30日,开工建设459个项目,面积378903平方米。主体工程完工355184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99463平方米,完成投资33748.41万元。二期第二批项目计划安排27校,排危面积62538平方米,建设项目正在报建审批之中。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力度,我市将启动三期工程建设,首批安排10万平方米排危计划。

  截至2010年10月30日,一期、二期及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卫生新校园、明德小学等各种项目工程,累计开工1596个,面积131.28万平方米;累计主体完工1509个,面积122.88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验收1153个,面积92.99万平方米。同时,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全市共拆除D级危房1116340平方米(其中包括2008年校舍普查库中D级危房944305平方米)。

主要做法和措施

  抓组织领导,促工程整体推进

  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发改、教育、财政、建设等11个部门;同时还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项目管理、规划设计、项目资金、监察审计、项目督办、宣传报道“一办六组”,实行集中办公,“专人、专事、专干”;各县(市)区均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分工明确、行动协调、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班子领导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并经常深入项目学校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指导项目实施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8个指导性文件,市、县两级及时明确了指挥部及“一办六组”工作职责,制订了会议、文档、财务、内务等14个管理措施和办法,提出“放弃节假日、双休日,苦战200天,坚决打好整体排危攻坚战”的要求,建立完善了专题研究重大问题、协调处理重要事项的工作会议制度,坚持一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一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工程实施中,根据工作思路、体制机制、建设管理、融资方法、运作模式“五创新”要求,全市在体制机制上“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标准建设、规范管理”;建设管理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筹资、统一管理”以及监理、督查全覆盖的“五统一两覆盖”;实际运作体现“整体排危与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相结合、与校舍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中小学扩容增效相结合、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的“五结合”。

  抓经费筹措,促资金安全高效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统一筹资、超前投入,融资担保、分级负担,社会资助、多方投入,县设专户、市级监管”的资金筹措管理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市级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亿元资金用于校安工程建设。二是融资担保,分级负担。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以市开发投资公司为融资主体,统借统还,分两年向银行筹集5亿元,市、县两级按财力承担贷款本息。市级分别承担30%、40%、50%的还本付息任务。对抗震设防达8度的马龙县和会泽县,市级再承担10%的还本付息任务。三是上下联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补助,2009年获得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935万元。四是社会捐资,多方投入。目前企业和社会资助已达7138万元。五是严管资金,确保安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市县建立督查制度,由总稽核师及项目资金、监察审计、项目督办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财务管理等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把好工程款支付关,建设资金根据工程进度,直接从专户划拨到施工单位,从根本上杜绝转移、挪用、截留项目资金。六是积极落实工程建设优惠政策。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实行零收费;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的,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不收费或只收成本费。目前,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到位8.357亿元,其中中央、省级2.857亿元,市级融资5亿元,市级财政配套5千万元。现已拨付到县级6.6亿元。

  抓排查鉴定,促信息系统建设

  自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国家和省校安办的部署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排查鉴定、规划编制、拆除重建,一手抓安全档案和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启动、同步推进。一是扎实开展排查鉴定,摸清家底、夯实基础。2008年6月以来,全市先后两次组织危房鉴定专业人员对全市中小学危房进行拉网式排查。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后,市、县两级及时制定排查鉴定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时间表,全面开展了排查鉴定工作。截至2009年9月30日,共排查鉴定学校及教学点4238个、15090幢单体、830万平方米校舍,100%完成任务。二是准确采集校舍信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市指挥部积极组织、指导、督促、协调各县(市)区开展校舍数据采集和审核上报工作。市县两级明确了数据采集工作的责任分工、时间进度及审核责任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轮班作业,保证录入设备全天候运行,在规定时限完成了全市校舍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完成了校舍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的建档工作。信息采集做到了“三无”,即无一校遗漏,无校舍单体遗漏,无数据项遗漏。每幢建筑的鉴定等级准确,上报数据与排查档案数据一致,与上报规划和教育事业统计紧密衔接。工程实施以来,市县两级把档案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档案意识,健全工作机构,选配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同志负责校安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了必要的设施、设备,制定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工程档案建立、验收、保管等管理工作,建立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档案,工程验收后装订成册,由项目学校、校安办各存档一份,并报市指挥部备案。三是认真编制工程规划,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在准确、及时地采集、录入全市校舍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市县两级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人”,精心组织编制了工程实施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市指挥部对各县(市)区和全市工程规划进行统一、集中评审,规划修订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2009年11月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抓资源整合,促规划科学合理

  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校舍现状、城镇化进程、自然条件等因素,以集中办学为方向,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效益为目标,合理收缩教学点,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积极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工作。各县(市)区和乡(镇)按照“科学合理、体现特色、安全实用、经济美观、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驻地集中,小学向村委会所在地集中;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分区明显、布局合理、互不干扰;中小学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雷区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带。力争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阶段性任务。规划长期保留(10年以上)学校1665所,中期保留(5-10年)学校704所,短期保留(2-4年)学校1042所,当前撤并(0-1年)学校861所。2009年已撤校点414个(小学10校、教学点399个、中学5校)。

  在校点撤并中,各县(市)区按照国有资产处置有关规定,统一研究制定撤点并校校产处置、教师安置、寄宿制学校管理等相关制度和办法措施。统筹处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学校资金、土地、校舍、设备、设施等国有资产流失。如建立小学低年级学生寄宿护理制度;将撤并校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或富余的教职工转岗担任保育员,负责照管低年龄段学生的日常生活,确保学生住校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