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做好做细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0-1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二、发挥优势,搭建免费师范生就业平台

  为学生培育就业市场,让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是免费师范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学校今年特别加大了投入和工作力度,为免费师范生搭建了快捷便利的就业平台。

  一是整合市场资源,汇聚充足的市场需求。学校内合东北28所高师院校、外联全国2万余家用人单位,已经成为国内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教育人才集散地。今年,学校充分发挥承建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和承办全国教育系统2011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的市场优势,举办免费师范生与生源地市场对接专场洽谈会,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顺畅对接。

  二是搭建快捷便利就业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学校为免费师范生开通了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定制服务,专门建设了免费师范生“网络就业学堂”和“移动就业网”,实现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零时差。建成了一流的视频洽谈室,成功实现了“远程视频就业”,有效地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求职的成功率。

  三、加强协调,确保与生源省有效沟通

  学校今年加强了与29个生源所在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沟通。

  一是实行重点生源省份“领导包干制”。党委书记、校长、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分省包干,亲自到对口省份进行专程走访,确保了信息沟通顺畅到位。

  二是组织生源省全覆盖的市场走访。学校选派21个市场调研组,50多人次对我校所有免费师范生招生省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重点学校共600多家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把1万多条市场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并为学生有针对性的求职提供指导。

  三是开展就业政策分省解读和分省专人咨询指导。学校选派专人与各生源省份保持密切联系,专人专省研究文件,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政策文件,第一时间面向学生召开政策解读说明会,传递政策信息。

  目前免费师范生已经陆续与本省的用人单位洽谈签约。我们相信,在各省的统筹下,在各方的努力下,首届免费师范生一定会顺利实现就业。

  全面打造大学生创业“杭州模式”

  杭州市政府副市长 陈小平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杭州市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就业的实现途径,走出了“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新路子。围绕大学生创业工作,我市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抓政策制度完善,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

  以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为核心,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我市全方位、多层次扶持、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每年直接用于大学生创业和实训工作的政府扶持资助资金超过1亿元以上。

  二、抓平台载体建设,发挥好集聚和孵化作用

  经过努力,全市已建成10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形成了市区大学生创业园“一区一园”的新格局。目前,入园创业学生已注册企业近1500家。与此同时,为全面提升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影响力,我们还面向全国高校举办了首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大赛,30余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和项目落户杭州。

  三、抓创业实训推进,发挥好培养和带动作用

  为提升大学生实践的经验,从2008年开始,我市全面启动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特点,先后推出了见习训练、企业实训、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服务外包人才实训、信息化人才实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实训等一系列实训项目。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各类实训基地近650家,参训大学生12万余人。

  四、抓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帮扶和保障作用

  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我市专门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健全和完善了大学生创业工作协调例会制度、市领导联系大学生创业企业制度、大学生创业专项统计制度及政府资助按季评审、房租补贴按季拨付等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指导,市级还建立了近600人的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服务。李开复、马云、丁磊、朱敏等一批知名人士被聘为我市大学生创业特别顾问。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形成,有效地缓解了初创期大学生创业企业缺资金、缺场地、少经验等矛盾和问题。

  五、抓创业氛围营造,发挥好导向和助推作用

  我们面向广大大学生,一方面通过建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网站、开通大学生创业实训咨询热线、编印大学生创业手册、实施公共服务进高校计划等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在媒体开设大学生创业专栏、出版大学生创业专刊、报道大学生创业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举措、成功典型等方式,宣传推介杭州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共新建大学生创业企业近3000家,带动大学生就业1.5万余人,每年带动大学生就业人数超过我市大学生就业总人数的10%,大学生创业已成为解决我市大学生就业新的重要渠道,也是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上新水平。

  五个导向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方徽聪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育人机制创新,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一、坚持就业导向,灵活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坚持“就业导向,合理布局,动态调整,提升质量”的原则,根据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准确瞄准市场对相关技术岗位的大量需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及时新增专业15个,停招专业10个。学院目前设置的60个高职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均呈现“专业对接、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工学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遵循“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的校企合作理念,创新了“校企融合、项目带动、双轮职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订单式”、“就业加培训式”、“双证书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学院与海螺集团、安徽华茂集团、合肥江淮汽车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的20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均采取校企双方“五共”管理模式,即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共同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目前,学院和企业建立“奇瑞”、“广达”等10多个校企合作班,学生“双证书”率达95%以上。

  三、坚持技能导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做到“两个衔接、两个突出”,即: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衔接,课程开发与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相衔接;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院先后开发优质核心课程44门,开发校本特色教材30本。在课程教学上,体现“教、学、做”一体。先后建成120个与生产、管理、服务工作一线现场职业环境相仿的校内实训室。使学生边学边做,实现技能训练与就业岗位相对接,专业实践课课时占到总课时数50%以上。

  四、坚持素质导向,提升学生职业意识

  学院积极开展学生从“校门”进入“农门”、“厂门”等系列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利用学院“新思维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优秀校友为在校生举办讲座、辅导报告等活动,利用《院报》、校园网等媒介积极传播各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坚持创业导向,开展创业培训服务

  学院于2004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引进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积极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从项目选择、市场分析、成本核算、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培训和指导。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立了符合SIYB培训要求的创业培训基地。同时积极开展后续服务,对完成培训的学生在经营、贷款和财务等方面给予具体帮扶。2010年,学院共为毕业生争取贷款近30万元。学院近年来成功创业的毕业生近300人,创造就业岗位900多个。

  毕业生就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部署,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做好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