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0-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七章 高等教育

  (二十一)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大学特色化发展战略,推进强校建设。打造1至2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或具有专业领域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本科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省属高校办学优势,建好一批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国内一流重点学科,力争新增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成一批体现各校优势特色的重点学科。

  (二十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健全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制度。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促进机制。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推进东北地区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二十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高校融入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以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和研究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二十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引导高校创新要素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在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形成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积极推进先进文化传播。

  (二十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制定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控制院校数量和发展规模。扶持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城市举办本科高等教育。积极推进高校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建设一批特色学科(专业)群。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六)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新型继续教育体系。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改革与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二十七)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二十八)加强继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社区、企业、家庭、机关等为载体,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和示范性家长学校。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类实用型课程。建设和完善城乡社区教育网络。

  (二十九)创新企业教育以学习型企业建设为载体,建立满足职工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一批示范性企业培训中心。依托高校开展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研发人才培训。依托行业组织和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三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三十一)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学校、民族自治县和边境县倾斜。加快少数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少数民族学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办好内地民族班和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

  (三十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园和少数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双语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师配备。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双语学校任教。加大对少数民族双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三十三)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提高普及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到2020年,全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三十四)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15年,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办学模式。创造条件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十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下转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