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落后经济15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陆学艺 

    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与机会配置的效率优先并不是总能导致公平的实现。也就是说,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总会推动社会结构的合理调整。社会结构的合理变化往往需要国家、市场与社会通过制度、政策、规范来促进资源与机会在社会系统中的合理配置,这种合理配置就是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一种协调,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有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支撑起社会的和谐运行。

  当下的情况是,经济发展加快了,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了。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一些已经不合乎时宜的体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户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一些政策也没有随着形势发展而及时进行调整(如分配调节政策),严重侵蚀着社会成员获得资源的机会。这样,在社会系统中,一方面是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导致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差距扩大;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获得资源的机会开始出现了梗阻,导致社会结构调整滞后,而且这种滞后已经超出了合理的限度。这说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还不够、还不到位,与经济结构还不适应,有待进一步变动和优化。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已经成为引起当前诸多社会矛盾问题频发的结构性原因。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有些指标表明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看,产业结构已经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一、二、三”模式转变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二、三、一”模式。从人均收入水平看,人均GDP表明我国工业化水平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但是,社会结构指标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多数社会结构指标仍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从消费结构来看,工业化中期阶段反映消费结构最重要指标之一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与个人消费总支出之比)应该下降到30%以下,而2007年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6.3%,农村下降为43.1%,仍然停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从城市结构来看,反映城乡结构变化的城市化率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应该达到60%以上,至2007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44.9%,仍滞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从社会阶层结构来看,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产阶层规模比值一般为22.5%至65%,而我国当前中产阶层规模约为23%左右,中产阶层规模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只有反映人口结构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阶段之间,但仍然高于工业化后期低于1%。的指标。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社会结构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二者存在结构性偏差,而且这种偏差较大。从就业结构来看,2007年40.8%的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要下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15%以下的指标,大约需要25年左右;就城市化而言,要从2008年只有44.9%的城市化率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60%以上的指标,大约需要15年多的时间;就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产阶层规模扩大而言,我国中产阶层规模比例要扩大到40%的水平,至少需要约17年左右。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左右。也就是说,到2025年左右,我国的社会结构才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可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调整社会结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是进入工业化中期普遍面临的任务,也是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关键。在这个发展关键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应对得好,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果政策把握不当,经济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就会出现发展徘徊不前以及社会的动荡和倒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