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教育改革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柯进 高靓

  企业间的竞争就像是两个人在比赛同时穿越一块玉米地,既要看谁掰的玉米多,又要比较穿越玉米地时谁被玉米叶子划的伤口少。同样,我们检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改革是否成功,既要考察其改革路向是否符合本国、本地区的社会实际,又要看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否在受伤最少的前提下“掰到了更多玉米”。

  综观世界不同地区的教育改革,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及与之相配套的考试评价改革,始终是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领域。就香港和台湾的教育改革而言,两地均深深涉足于此,并且都体现了各自先进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香港和台湾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当下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大凡改革,都会打破固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会触及各方利益。社会改革如此,教育改革也概莫能外。改革推进的成功,关键是在社会变革的参照系上,要使改革与社会需求以及公众利益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加大改革成功的几率。拿香港的教育改革为例,2005年,香港就已经制定了新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但改革者并未急于推广,而是为改革留出了3年的过渡期。此间,香港教育局组织官员,根据自己负责的领域,不断地在网站上推出相关文章,向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公众介绍新课程,不仅为改革的全面铺开起到了很好的“助跑”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因改革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震荡。

  为了使选修课制度能够顺利实行,教育局为学生准备了生涯规划地图和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志向以及如何为自己作出选择。更能体现港人未雨绸缪的高明之处在于,生涯规划也好,选课指导手册也好,不是等到学生升入高中面临选课问题时才可使用,而是让他们在初中阶段就要去了解和思考。同样,各科教学案例、教学资源也是早早地公布在网上,供教师选用。

  在与新课程配套的考试评价改革方面,香港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和较高的国际化程度,香港过去实行的高中毕业及升学考试同时被英国等国家承认。虽然与新课程配套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要到2012年才首次举行,但是香港的做法是首先争取获得香港及国外大学的认可。

  虽然香港的新课程改革也曾有过争议,并非一帆风顺,但是至少没有推倒重来式的反复,其实这与它在改革推行之前预留了足够的“助跑”时间,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分不开的。

  再对比台湾的教育改革,可以说,其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5年投入1000多亿新台币。然而,走过十几年,如今似乎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究其原因,改革仓促上马、措施不切实际,恐怕是问题产生的症结之所在。

  当然,在同一版面上集中介绍港台教育改革情况,绝非为了扬此抑彼,而是希望通过二者的比较,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有所启发、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