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安然步入“后蔡林森时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秦培元校长从泰兴市委书记张兆江手中接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牌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前排中)到洋思指导工作   2007年7月,洋思中学学生参加全国创意大赛获特等奖。

  戴 荣

  在蔡林森的再三请求下,2006年8月6日,江苏省泰兴市委、市政府终于同意“超期服役”达4年之久的他正式退休,由副校长、党总支书记秦培元接任洋思中学校长。

  从1982年到2006年,蔡林森担任洋思中学校长24年。其间,响亮地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书育人责任制,带出了一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硬是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三流设施、三流生源、三流师资基础”的村联办学校办成了全国名校,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和泰州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了向洋思中学学习的决定,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明星校长、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两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05年,也就是在蔡林森退休前的一年时间里,洋思又以400万元的“债务之身”斥资1.3亿元,举校搬迁进城,实现了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突围”。

  洋思之路的形成与拓展、延伸,洋思精神的凝结与践行、升华,无不浸透着蔡林森校长的胆识、智慧与心血。这样一位“主心骨”一旦离开了学校,洋思之旗将如何高举?洋思之路将如何延续?洋思精神将如何承继?当时,许多关心洋思发展的人士都为之担心。

  如今,3年半时间过去了,洋思的现状如何?前不久,笔者对洋思中学进行了一次深入走访。

  学生的“轻负担”与“学习力”

  今年正月十四的下午,春寒料峭,笔者驱车来到洋思中学。未进综合大楼,就看到大厅里站满了前来要求插班的省内外学生和学生家长。从这些家长焦急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希望孩子能在洋思中学念书,接受洋思中学的教育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洋思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认同和对洋思中学“轻负担”、“学习力”的强烈渴望。

  此时,泰兴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奚高峰和教研室主任闻国泉正在洋思检查开学工作。据他们介绍,3年半以来,洋思中学的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更为有效,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综合考核结果一年高过一年,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洋思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3年半以来,学生的作息时间始终未变:早晨6∶40起床,上午安排4节课、做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中午一个半小时午休;下午安排4节课,前3节课为国家的规定课程,最后1节课为全校学生体育、艺术、阅读等自选课程活动时间;19∶00-19∶30,全校看《新闻联播》;19∶30-21∶00,晚自修;21∶00,教室熄灯,学生整队回宿舍休息;21∶30,全校宿舍熄灯。

  细细计算洋思中学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还真不足8.5个小时,而学生自由支配、休息、活动时间超过15个小时,真可谓“轻负担”。洋思中学不靠加班加点和搞“题海战术”,却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其“制胜法宝”是什么呢?

  考试般的课堂。洋思中学在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全面积极推行了“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三全紧张学习法”。这个紧张,不是心理紧张,而是思维高度集中,心无旁骛;不是行动手忙脚乱,而是行为高效有序,“毕其功于一役”。如学习《五柳先生传》:课始,教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通过看书、思考、研讨(过程与方法),能准确地朗诵、翻译并努力背诵课文(知识与技能);正确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很具体,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朗诵、翻译、背诵”课文,没有多余的套话、空话。老师接着用投影仪呈现“自学指导”:“请边小声读课文,边看课文下注释,逐句弄懂句意,六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地翻译、背诵课文,并解答课文后的练习第三题”。对此,学生一看就明白,马上进行自学,个个都动作迅速、精力集中,就像考试一样紧张,因为时间、任务、要求都已经明确,不抓紧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可能完不成任务。而“当堂训练”以小考试形式进行,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绝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也不能讨论。正如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所说,上课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瞪起眼睛,全力以赴投入战斗,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高,学生的课后负担当然轻。

  校本化的作业。从2006年秋学期开始,洋思中学全面实行了作业校本化,硬性规定课本之外的任何现成练习册、习题集一律不允许订购,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选题目,分层设计作业题。为了使校本作业体现原创性,使校本作业常态化、高效化,他们要求各个备课组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绝不允许照搬照用现成讲义和练习册,确保学生做一题,会一类;作业总量要严格控制,只能少于晚自习规定的时间。学校对“作业校本化”实行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管理;学校成立专门班子定期对作业校本化进行评价,并开展“校本化作业”课题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校本化作业的经验。实行作业校本化,就是逼着老师钻研教材,研究各种练习册,从中精选好的题目,也逼着教师自己编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其结果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学生也从题海中解放了出来,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

  素质型的分数。谈到中考的成绩,秦培元说,洋思的成功并不神秘,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开全开足上好课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大众的思维看,分数是个好东西,追求分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哪所学校升学率高,哪所学校的生源就爆满,反之,学校就招不到学生,即使全部免费,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送来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素质”与“分数”也是统一的,“分数”是“素质”的应有之义,没有素质就不可能有分数。现在,关键是要注意分数获得的过程,洋思追求的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素质型”的分数,而不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应试型”的分数。他说,3年半以来,洋思一直要求师生要把《新闻联播》看好,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书写也不是辟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而是“提笔就是练字时”,要求学生每次的作业都要把字写好,教师批改作业要打出两个分数,一个是工整分,一个是正确分。今年中考前,学校还进行了“向书写要质量”的专题教育,校长作了电视讲话,校园内、餐厅里悬挂了多幅宣传标语,每个班都出了专题黑板报。前年奥运会开幕前,秦校长到秦皇岛市作学术报告,顺便参观了奥运主题公园。参观时,他拍了上百幅照片,回来后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奥运的专题教育,当年语文、英语的中考的试题均涉及这些奥运内容,所有这些,既是在抓分数,更是在抓素质。

  教师的“接天风”与“科研力”

  进入21世纪,洋思中学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都要新招进几十名教师。秦培元接任校长时,全校共有229名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7岁。这样的教师队伍有朝气、可塑性强,但年轻、没有经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块亟待打磨的“璞玉”。

  时时都在接受先进理念的熏陶。据洋思中学办公室主任吴长华介绍,洋思中学不仅对外介绍辐射洋思经验,还经常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培训教师、指点工作。该校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实验学校、教育交流中心,每学年中国教育学会都要选派10多名专家到校作辅导报告。洋思还是许多培训中介机构学习推广洋思经验的重要场所。这些培训机构,不仅邀请洋思的领导、教师为参加培训的人员作报告、上观摩课,也邀请不少专家到此讲学,这又使洋思的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开了跟着学习的“方便之门”。吴长华说,现在的洋思仿佛接到了“天风”,到学校讲学的专家、学者都是当前国内的“顶尖”专家,讲的都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结合得很紧的话题,像这样的学术报告,一年就要听20多场,听了之后,确有明目之效和解渴之感。

  堂堂都在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全国都在学习借鉴的先进教学模式。3年半以来,秦培元校长一起带领着广大教师进行“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深化研究,一方面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结合学科和不同课型特点,不断丰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内涵。走进课堂,笔者再次听了几节课,发现洋思的课堂更加人性化,更加情趣化。现在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有1种基本模式、2种常见变式和3个层级。一种基本模式是:一节课一个回合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两种常见变式是: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课时中包括多次“学”、多次“教”、多次“当堂训练”。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几课时分别进行“学”、“教”、“练”,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跨越一个课时。三个层级是:第一个层级是教师引领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出示目标和自学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出示当堂训练题。第二个层级是教师“半扶半放”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老师和学生一道研究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一道交流、解决学习问题,一道出题进行训练检测。这与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个层级是学生自主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己提出学习方案,自我训练、自我反馈。三个层级就是三种境界,螺旋式上升,当学生走进第三种境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天天都在进行校本训研的探索。为了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3年半以来,洋思中学不等、不靠、不要,在不断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参加有关培训班学习的同时,创造性开展了别具一格、形式多样的“草根式”的校本培训活动。1.“两课一评”:每周星期四晚上安排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位老师上同一课题,全校所有同学科的老师参加听课、评议;2.“一课多评”(即“磨课”):指定一名教师在几个班反复上同一课题,本学科组老师跟踪听课,进行评议,上课老师听了评议后,再上修改课;3.“天天公开课”:每天安排不同老师对外开课,其他所有班级都对外开放;4.“每天点课”:对有问题的老师由教导处安排专门班子每天跟踪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促进其成长;5.“暑期培训”: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说课、备课、基本功、新课改理念、洋思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师德等方面的培训;6.“新学期人人上一堂改革课”:每学期,从初一到初三,从中层干部、教学骨干到一般教师,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人人都无一例外地上一节汇报课,同学科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议、打分;7.“外出展示课”:3年40多次安排青年教师赴全国各地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示范课,并与各地教师讨论交流;8.“新教师备课”:每学年,组织进洋思未满三年的新教师进行备课、说课比赛;9.“高级教师讲座”:每学期,所有高级教师都要开设一次本学科教育教学的讲座。

  洋思的校本教研也抓得很紧。学校引导教师人人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同时出台了洋思中学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比管理办法。学校组织“每周教学反思”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对一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成功的做法进行反思;学校每周出一期《他山之石》,搜集、整理先进的教科研文章,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学校每月出一期《洋思教研》,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展示交流的平台;各门学科每学期都至少组织两次学科研讨会,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提出解决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洋思的教育教学研究都是“草根式”的,课题都是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果也基本上都是教师拿来就可以用且能用得好的教育教学案例,比如,《洋思中学教育案例集》、《洋思中学教学案例集》、《洋思中学教学设计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