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造感受人生幸福的时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组合,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给每一名组员编号,其中1、2号为组长、副组长,分布在前后两排,履行“小老师“的职责,实行一对一帮扶,1号帮4号,2号帮3号,这样将管理和学习任务分解,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小组长的培养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工作。我们首先明确组长职责,经常进行培训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跟踪指导,有时需要变换角色加入小组进行示范,手把手地帮教。小组长的产生也不是固定的,一开始,可由教师指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组内成员之间的不断磨合,也可以由他们推选产生或轮流担任组长,这样更有利于督促后进、建立自信、历练自我,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陶继新】学形者死,学实者生。当看到一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有的人总是在形式上模仿,结果越学越不像,越学越不知去向。你们是学其实,而且是因势而变,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式。

  小组人员虽少,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组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小组的发展就成问题。所以,担任小组长,既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又要肩负起指导其他组员学习的“小老师”的责任。这样,小组长要想让全组成员信服,就要尽心尽力,就要努力学习,成为全组同学的典范。推选产生或轮流担任小组长很有意义,推选就有了民主意识,就有了组员的认可度,小组长也更有威信,也更便于管理。轮流则可以使每个人都有享受当组长的“待遇”。这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一般甚至较差、学习成绩平平甚至不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他们大都会竭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一些待优生之所以不够优秀,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给其信任与自信,往往可以创造出奇迹。他们会有一定的压力,而正是这种压力,却成了促使其奋进的动力。当他们有了突出变化之后,所产生的正向效应是巨大的,从而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甚至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五、重视评价,制定办法

  【潘玉堂】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的评价办法,对小组的建立、组员表现、问题解决等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细化评价,质量检测时增加小组学习、学生表达方面的检测内容,这样有利于改革的长效、持久。

  【陶继新】评价是对教学改革的阶段或终端鉴定,你们的关注点已经不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重点放在了小组与学生的学习之上。这种评价的移位,使教学改革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潘玉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各年级都建立起一套督促提高的评价机制。通过学分制来进行小组评价。首先是对组内个人的评价,对小组成员的纪律、作业、测试、课堂表现等项目进行评价赋分,然后汇入小组总分,作为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一个依据。其次是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包括课堂即时评价和异组同号的对抗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小组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给予即时的评价或加分。异组同号的对抗评价就是每周选取某几个组中同号的同学进行单独对比评价,优胜者给全组加分,这样特别能带动组内成员对学困生的帮助辅导。最后是采取多样的评价形式,我们设计了“学元”和奖状,对取得不同学分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评价的结果及时总结、反馈。

  【陶继新】学分制评价有与时代接轨的先进性。这种评价机制使得竞争几乎无时不在,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说,无疑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有激励,才有自我学习的动力;有动力,学习才能进入高效状态。而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机制,则使小组内部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学习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耻俱耻,所以,互相帮助就成了每个小组成员的自觉行动。这种合作意识,会使小组之间更加团结,更加和谐。这些,又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内在因素。这种良性运转时间越长,彼此之间的精神合作越强。而从小有了合作意识之后,未来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得到群体的认可,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六、教学流程:五个环节

  【潘玉堂】在确立了学习小组,明确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其流程为:“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也可开门见山,简化此环节。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出示学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要求进行自学,并在组内讨论交流。这里主要讨论学到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自学不仅仅是“自读”,它除了阅读课本还可以是尝试解决习题,获得自己的体验。实验初期,学生还没有相应的自学能力,往往不知怎么自学,教师的提纲要非常详细,就像一个导学案,但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纲逐渐简化,最后成为诸如“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你的疑惑是什么?”的问题。

  3.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或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和点拨,以推进课堂向纵深发展。

  实施初期,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敢讲,不会讲。其他同学不会听,不会质疑,形不成“生生互动”的场面,交流问题不深入,出现“冷场”的现象,致使很多教师重走老路,甚至失去继续推进的信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能讲、会讲”呢?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首先,鼓励孩子敢说。只要孩子能走上讲台,教师就给予表扬,树立其自信心。其次,指导学生会说。表达要有序,讲解要努力抓准要点、思路清晰、语言完整。最后,鼓励学生能说。我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此外,培养学生会听。我们把学生倾听习惯列入小组评价之中,引导学生能够倾听,并逐步做到会倾听,能领会,并发现问题、进行点评。

  4.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教师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于组内出现的问题,组员之间相互帮助,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

  5.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点评学生的表现。同时教师选择教材中的习题或自己设计的题目达标测试。以此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陶继新】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科学有序,比较容易操作。显然,你们是借鉴了其他成功典型的经验,又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讨与探究,从而形成了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的。

  第一个环节不但要言不繁,而且最好设置情境。因为一般的课堂教学,前5分钟是学习的低效时段,如果没有相应的情境引入,学生往往很难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

  第二个环节不重在自读,而重在体验。自读可以形成认知,可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就很难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解读。这对于小学要求似乎高了一点,其实,没有高要求,就不会抵达高目标。再说,我们不能低估小学生的能力。为什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二、三年级的学生,就能够自己撰写有一定思想文化含量的论文?因为教师相信孩子具备这种能力,而且给他们提供了提升这种能力的机会与环境。我们也应当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一些在教师看来比较困难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重在展示。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独霸课堂,学生几乎没有展示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待优生,就更是与展示无缘。即使优秀学生,也只是在某节课上“偶尔露峥嵘”而已。而展示,可以让有了学习感受与成果的学生一展风采,这会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一种被高度认可的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对那些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展示过的学生也给予一定的指导与鼓励,并让他们也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就会使久违的自信心在他们那里起死回生。只要有勇气展示,即使展示错了,也会生成自信心。失败者,成功之母也。展示亦然。没有起初的失利,就不可能有以后的“得势”。就是那些优秀学生,开始的时候也未必一举成功。当课堂成了一个锻炼学生大胆展示的舞台之后,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生命才能呈示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第四个环节的关键是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学需要有的放矢,让学生做练习也应当如此。这样,可以让处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题可做,都能完成练习,从而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第五个环节有一个核心词——思想。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学会,还要探究为什么是这样,怎样才能从学会到会学,这其中有什么思想玄妙。不过,教师在谈数学思想的时候,要深入浅出,点到为止。不在深挖,而重在迁移与渗透。

  作业改革:

  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

  【潘玉堂】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是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这一教学环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它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学生作业就是有效的形式之一,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获取学习过程快乐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教师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将作业变为“作品”,这也成为我们学校实现学生幸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努力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件有趣的事,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让他们告别枯燥乏味、内容呆板的作业。

  我们把作业变成特色作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在作业设计方面,本着“增强趣味性,突出实践性,体现综合性”的原则,做到“常规作业分层次,特色作业有内涵,实践作业重拓展”,优化了师生个性发展环境,开发了师生个性发展潜能。

  【陶继新】当今学生对作业的反感,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教师认为,没有作业,就不能巩固所学知识,甚至有的教师变本加厉地多布置作业,以至有了苦不堪言的负担之重。你们的“特色作业”不但有了特色,还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你们“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终于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作业变作品。作业有枯燥之嫌,作品有创作之美。学生在创作这样的作品的时候,不是被动地去作,而是兴趣盎然地做驰骋想象,构画自己心中的那个作品。这样,就有了特殊的愉悦感,就有了放之不下的浓烈兴趣。于是,就有了一定的审美品格。处于审美状态下的学生,学习的效率大都特别高,有的还会有一定的创意与思想含量。这对于有着很大可塑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助力。

  【潘玉堂】我们的常规作业指学完新知后的基础性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布置常规作业,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练习。此项改革,使学生、教师从作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同时节省了时间,这样更有时间、有信心进行“特色作业”和“实践作业”的设计与使用。

  “特色作业”是由师生共同商讨设计研发的“纸”作业,是学生的“主餐”。现在的作业琳琅满目,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语文作业有“星星擂台我最棒”、“藏书屋”等;数学作业有“寻访数学名人的脚步”、“探索数的奥妙”等;综合学科有“英语小名片”、“探索自然的奥妙”、“走进音乐名人”等。各学科形式各异、五彩缤纷而又富有自主性、创新性、生成性的“特色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说、去画,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体验实践中的数学,发现身边的科学,描绘周围的风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由、自主地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热情也更高了。他们常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为自己的成功而喝彩。在设计、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爱积累、爱观察、勤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成为师生充分体验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