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资料图片)

  春节前,杭州天华学校的孩子们每人都兴高采烈地拿到了一个红包——根据杭州市政府部署,包括天华学校在内的多家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从这一天起,陆续向每名学生发放300元的补助资金,以减轻他们家庭的学费负担,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

  据悉,此次能享受到300元红包的民工子弟约有2万人,他们主要就读于杭州专门设立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此外,还有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随班就读,早在两年前就享受到了与杭州孩子的“同城待遇”,取消了借读费、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实现了免费就学。

  近年来,杭州市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为目标,不断创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政策系统、资助系统、育人系统、服务系统等四大系统,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好上学”、“上好学”,努力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接受公平、优质教育,共享杭州“品质教育”。 

  保障政策——低门槛双通道

  【坚持“公办学校为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为辅”的双通道途径,坚持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好上学”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公办学校资源上】 

   在不同的场合,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都反复强调,要把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作为杭州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事工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为此,自上世纪末以来,杭州市一直坚持把“公办学校为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为辅”的双通道途径,作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基本模式。

  把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好上学”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公办学校资源上,是杭州市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杭州市切实把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纳入城市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划和该市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子女总体规模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05年,市政府印发《杭州市区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需求纳入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设置规模标准,以充分拓展中小学教育资源,提升城市承载力。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流动性大的特点,杭州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努力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预测和统筹机制。在编制招生计划时,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的预测数纳入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时,公办学校挖掘潜力,预留一定名额,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调剂。

  杭州市教育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9月,杭州已有90%以上的公办学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74596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5.41%;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117389人,占全部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数的67.2%。

    便捷服务——一站式多平台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次报名即可完成入学手续,搭建平台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子女入学信息】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暂住地流动性大、获取招生信息渠道少”等特点,在入学时往往存在许多困难,为此,杭州市提出建立“一站式、多平台”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服务体系的要求,既要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入学,也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入学渠道。

  “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是指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次报名即可完成入学手续,避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入学过程中多处奔波的现象。杭州市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向暂住证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只要符合入学条件,不论教育服务区学校是否可以接纳,学校均应受理报名工作,当服务区学校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而不能接纳学生就学时,由服务区学校报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至周边学校就读,接纳学校不得无故拒绝,同时,应给予其学区生同等待遇。

  “多平台”就学信息服务体系,旨在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子女入学信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入学政策的知晓程度。杭州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努力搭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除通过媒体发布消息外,还主动联系社区、企业等,通过印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服务卡、张贴招生通告,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咨询等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的条件、办理方法、程序、享受权益等告知进城务工人员。 

资助体系——一边免一边补

  【在公办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在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读的学生享受学费补助】

  从江西来杭州与父母团聚的赵晓轩,到杭州没几天就接到了天成小学的入学通知。在新学校里,不仅经常有名校老师来上课,赵晓轩每学期还能获得300元的学费补助。今后,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帮助他适应学校环境。

  自2007年开始,杭州市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校学生实行免借读费、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等政策,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杭州户籍孩子享受完全一样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2008年,杭州市各级政府免除全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近6940万元。尽管如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家庭困难者依然较多,尤其是在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还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从而形成了新的矛盾。为此,杭州市把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助体系作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杭州“品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学生学费补助制度。2009年4月,杭州市对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学的19836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发放每人300元的教育培训消费券,共计发放595万元,用于对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读学生的学费补助;2009年9月,杭州市再次决定对在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学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助,补助额度不少于每生每学期300元。

  二是完善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资助体系,将杭州户籍学生享受的困难补助政策覆盖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规定在该市学校就读的低保家庭、福利机构监护对象、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对象及残疾学生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免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基础上资助住宿费,同时资助残疾学生生活护理费。 

  育人系统——同待遇重特色

  【努力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品质,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2007年,杭州市推出了中小学第二课堂行动计划,70余个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向全体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全市所有在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杭州户籍孩子一样,全部领到了第二课堂活动券,他们可以凭“活动券”到70余个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免费参观。这是杭州市努力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工作缩影。杭州市的学校在教学安排中,努力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实行奖惩、评优评先等方面都给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同时,杭州在设计和实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时,十分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不同文化背景、生活背景、民族背景,重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杭州市还成立了杭州教育学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市从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教育的校长、教师 和教育科研教研人员,共同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目前,杭州逐步摸索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下城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尝试大班化教学与小班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家长、孩子自愿选择班级就读。富阳市大源育才学校根据学校学生来自15个省市、12个民族的特点,通过拓展民族教育教材,开设民族教育特色课程,创设多民族文化“和谐融合”的独特校园文化。有针对性地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策略,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实行德育导师制。

学校建设——大投入集团化

 【加大投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条件,以“名校集团化”为抓手加强学校建设,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

    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水平是实现他们“上好学”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目前,杭州全市共有53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其中市区15所,近2万名学生(约占市区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25%)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读。让这部分孩子也同样享受杭州优质公平的教育,已成为杭州市教育局领导始终关注的又一个重点。为此,杭州市推出了三大举措,来扶持专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条件。杭州市从2005年开始设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校舍维修和购置教育教学设备等。5年共安排专项经费2575万元。2009年10月,杭州市又决定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经费,按每生每年400元安排,每年投入3200万元;另外投入2000万元全部用于补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二是以“名校集团化”为抓手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建设,提升进城务工人员专门学校办学水平。杭州市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纳入名校集团化战略。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已成立3个以公办学校为核心学校、8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加盟的教育集团;另外,组织了如采荷二小、濮家小学等35所办学水平较高的公办学校与46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组成学校互助共同体,通过双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课堂教学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结对帮扶,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全市53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已全部参与名校集团化办学或学校互助共同体。

  三是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校长教师培训。杭州市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的校长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市、区、县(市)教育局每年举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校长培训和论坛,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和每年不少于48学时的教师岗位培训。

  “杭州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还在逐年增多,他们渴望留在这里上学。为了妥善解决他们在杭州就学的问题,杭州一直在努力。”徐一超说。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