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牵手”基层破解难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所谓“订单培训”,就是学科教师培训根据地方教育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对地方中小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培训,其特点是针对性强。

  “订单培训”最初是丁金干提出的,东北师大认真听取并研究了基层的建议后认为,基层提出“订单培训”要求,就应该提供“订单式”服务。

  2009年年初,学校成立了教师教育研究院,各个专业的学科教法教师全部进行中学教学改革研究,研究培训什么、如何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他们确定了两种培训方式:一是针对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学校组织实验区教师统一到学校本部进行相关学科培训,每年2次,上半年1次,下半年1次,每次一周时间;二是根据个别实验区的现实需要,即具体的“订单”,学校派出相关学科教师到该地进行个别培训。

  2009年,学校根据地方学校新课改的情况,开展了数学、语文、化学、地理4个学科的培训,培训了22个县的300余名教师。

  通化县教育局制定了依靠东北师大进行教师培训的2009—2010年度计划。丁金干说:“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的继续教育中,依靠东北师大,把所有学科教师都进行培训。新课程的培训,一次是不够的,需要延伸培训。”

  今年通化县做3个题目的培训:一是给全县2400名一线中小学教师作新课标解读;二是开展全县范围的班主任培训;三是开展初中外语、语文、数学3个学科和小学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法培训。如今,在东北师大的支持下,前两项培训已经做完。

  “丁局长给我拉了一个单子,我按照这个单子给他派人去。这个效果是最好的,因为不是盲目的。”高夯说。

  据介绍,去年年底,东北师大接到10余份实验区提出的“订单培训”申请,寒假期间和今春开学初,相继向吉林省的舒兰、抚松、辉南、通化和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一中派出了十几名教授去开培训讲座。

  如今,“订单培训”已经成为实验区地方政府规划培训教师的一条主要渠道,很多实验区制定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都是以“订单”的形式。

  【对策2】校本培训,将理论落到课堂上

  东北师大实验区的基地校都是在农村、县城,实习两个月期间,所有教学法的教师都下去了,每个区有个总负责人,每个点有专职带队教师,带队教师都是具有博士学历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学校与实验区互惠的有关义务大多由这些教师去做。教务处要求,带队教师要与地方学校联合教研。

  带队教师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大学教师参与中小学教改和校本研修的新路子:一是进课堂听课,很多教师还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去听课;二是参加基地校的集体备课,给他们评课、评价,讲解他们的优点和问题;三是个别与基地校教师交流沟通,这种方法他们做得更多,更受当地教师欢迎;四是把大学的课题带到基地校去做,让基地校的教师参与分析,实际形成一种课堂评价和教学研讨。

  大学教师贴近中小学一线教师,走进一线课堂,使理论落在了实处,使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得到升华。

  生命与化学学院教授王秀红,2008年与2009年在双阳县150中学做实习生带队教师时,一直参与学校的课改。“我听他们五六名老师的课,我边听他们的课,边和他们探讨。我们实习生讲课的时候,他们老师也听,我要求他们提意见,评课时自然就捆在一起了,这是最好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去年,她给学校开了两次大的讲座,评课七八次。

  物理学院教师侯恕总是用课题的方法培训当地教师。“我做课题时,把全国优秀教师的课给他们看,让他们进行比较,找差距和问题,让他们学习如何去进行课堂评价。我要求他们和我一起共同听实习生的课,一起进行课题的讨论。这样,基地校老师、实习生和我们自己三方都受益。”

  外语学院教师于海波在永吉县时用写教学评价笔记的方式去提高当地教师素养。“我每天都听课,要他们每隔四五天写1篇万字的教学评价,并与他们进行交流。”40多天里,他给当地学校出了10个教学评论集子。

  王向东教授在东丰县和蛟河市一直做“指导教师联谊制”的实验,进行跨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在课题教学行为中的“提问”,一节课就设计了80多个提问。当地教师反映,这种设计让他们体验到了什么是新时期的教法。

  数学系教授韩纪伟在通化县一中,经常和他们的教师一起看教育书刊,了解他们看什么书、怎么样看书。“我发现很多老师不知道看什么书。读书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太重要了。我想,我不能长期在这里,也不能经常来开讲座,就给他们提供一些书吧。”她认为,必须让教师和学生的头脑里装进科学的思维,装进理性的东西。回到长春后,她自费买了上百册科普书邮寄给学校,还向教育局长推荐了很多书。丁金干说:“韩纪伟老师给我寄了22本科普方面的书,孩子们爱看,以后政府采购就用这些书。”

  像上面这样的培训很受基层学校欢迎,也很有效果。

  双阳县150中学教师说:“师大老师参与我们的课题,把理论落在课堂上,落在我们的问题中,以往感到不好理解的理论变活了。”

  王秀红发现,现在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也会“请学生们谈一谈”。“以前,他们不理解,认为学生能谈出什么。”去年实习结束后,150中学全体班子来东北师大感谢,要求学校每年都能派人去。

  2009年,东北师大教育学院的教授李广平被聘为林甸县一中兼职副校长,王秀红被聘为双阳县150中学兼职副校长。两个县希望,在师大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帮助学校提升校本研修水平,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区学校普遍认为,这种做法,应该作为一种制度延续下去。

  盘活资源,使教师培训持久化

  【问题】缺乏长效机制,培训有随意性

  多年来,县域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依靠当地的县教师进修学校,但学校的教研员能力水平有限,许多困惑自身都解决不了。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大部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已经关闭了。某省一个比较发达的地区,6个县关闭了4所。

  “实验区建立后,开展了大范围的教师培训工作,进修学校有事情做了。”高夯说。

  【对策】盘活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使培训常态化

  在实验区中,根据大学和地方的合作协议,东北师大要对当地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新课程指导,接收基地校教师到师大本部进修和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以及师大毕业实习生来实习的一切工作,都由县进修学校组织实施。

  黑龙江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有42名职工、11个科室,真正负责教师培训的只有师训部和干训部。由于缺少培训经费和教研能力不足等原因,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以往的惯例是,上边有培训指令了,这时培训部才组织一下培训,但也是短时间的,时常是走走形式。”汪洋说。

  2008年,林甸县成为东北师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后,县教育局把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统归到了进修学校,将汪洋派到进修学校做校长、抓培训。县财政也增加了对进修学校经费的投入,并设培训专款。

  进修学校依托东北师大制定了教师队伍三年培养规划和“三步走”计划,进修学校原有的机构设置已经不适应了。“我们将进修学校的机构、人员进行整合、重组,开展专题性的教研培训活动,并组织了各种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把农村教师也调动起来,让农村教师到城里学校观摩、评课,一起搞教研。”汪洋说。

  林甸县进修学校是与东北师大合作最早,也是最深入的。汪洋说:“如今,我们在师大的帮助下,迈出了三步:第一步是教师的教研,用QQ平台形式让全县教师交流;第二是建立名师工作站,过去教师成长是自我成长,现在像大家庭一样;第三是建立教育信息中心,老师们在上面进行教学评议和提建议,非常活跃。县政府拨专项经费20万元,而过去只有几万元。”

  林甸县进修学校是东三省实验区进修学校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吉林省的通化、抚松、永吉、辉南、舒兰,以及黑龙江的安达市、辽宁省的喀左、桓仁等地的进修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开展起来了,经费增加了,条件改善了。

  东北师大希望通过盘活县级进修学校,给地方培养一批会教研的“火种”,使培训工作持久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