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校园八景”的题名刻石诗意沛然,令人回味。而其中“思乐池”的诠释,就弥散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啊!水是利他的,更重要的是,水是近道者。《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是乐感文化的代表,因为他已经得道,所以能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才“乐”。而且,这种乐不是个体的私利之乐,而是高尚的立人之乐,是真正的幸福之源。所以,让学生见泉而生感,生感而近道,近道而生乐,有乐而幸福。
诗教活动:塑造少年君子
【王玉贞】诗教活动也是构建诗意校园的重要元素。
孔府有个“诗礼堂”,孔子教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典故,相传就发生在这里。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他整理删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将其作为教材,被后世称作“六经”,而《诗经》居“六经”之首。《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很显然,孔子以自己删订的《诗三百》为教材,是为了达到“施于礼义”的教育目的。
今天讲的“诗教”,其外延应该更大,内涵也更丰富。它应包含《诗经》在内的古典诗词,乃至现代今人的歌诗。我国历来有“诗教”的传统,这种教育形式今天也有其借鉴意义。江泽民同志说过:“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之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了很多哲理,学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我们也这样想:学校教育真正让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的生活更有诗意。
【陶继新】《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删订《诗经》的话语:“吾自卫反鲁,雅颂各得其所。”为什么要学《诗经》呢?除了它的诗意之美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看来,孔子删订后的《诗经》,因其思想纯正而可以起到教化人的功能。为什么要删订呢?因为主要存乎民间的《诗经》的思想内容有优也有劣,所以,要剔除其劣质,存乎其优质。孔子教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诗经》既有文采之美,又有思想之精,“学而时习之”,才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好诗词,都是具备了思想与文采两个方面特质的。您所倡导的诗教之诗,正是这些文质兼美的诗词。它可以让学生在诗的熏陶中,净化心灵,提升思想,优化语言,成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诗教的新人。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个诗的国度;进行“诗教”,当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历史担当。您是一位诗人,对诗教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你们学校的师生,自然也会因为这种优质诗教而有了新的“君子”之风。于是,诗意的校园,就同时拥有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色彩,就有了在继承中快速发展的态势。
诗意管理:做最好的自己
【王玉贞】每年春节,我都为学校撰一副春联,贴在办公楼门厅前。今年春联是:“花香书香香风拂面,诗意创意意趣盎然。”“花香”指美丽校园;“书香”指师生读书活动,今年乃至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诗意创意”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是今年乃至今后学校发展的主题词。
我认为,学校管理说到底应该是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的最理想境界应该就是“诗意管理”。“诗意管理”、“自主管理”、“精致管理”都是我们的管理理念。2008年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中,就学校文化建设,我提出了三个“关注”,得到大家认同:“关注管理文化建设,使学校管理更智慧;关注环境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更诗意;关注课程文化建设,使实践活动课程更理想。”我这样表述我对管理的认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管理。大家在校园里自觉地、自主地、自由地生活着学习着工作着,都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完美,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才是管理的理想境界。
【陶继新】您写的春联不但富有诗意,而且还成了学校重点工作的艺术概括。虽只有16个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
文化管理当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所以,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就是“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之所以称之为“魂”,是因为文化必须深入灵魂,成为师生心理高度认同的价值取向,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管理,即您所说的“无管理”。老子说“无为而治”,孔子也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面而已矣!”孔子对大舜推崇备至,认为他的管理已经到了无需管理而天下大治的境界。如果到了这种境界,就可以“从心所欲,不愈矩”,就可以自觉地、自主地、自由地生活着学习着工作着,就可以特别愉悦与幸福。于是,“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的理想,就自然化成美丽现实了。
【王玉贞】当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师生要明了;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师生更要明了。要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合乎情理的制度文化。把这些东西化作师生的自觉行动,才能自主地、有创意地开展学习、开展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主动做,自己的事情做最好”,也才会有最佳绩效。
两年多来,学校校级领导就我和王廷志副校长两人。2008年4月正是学校第八届艺术节期间,我和学校师生27人赴新加坡进行教育交流一周,返校两天,我又随局领导出发一周,恰好还有美国的10个家庭的家长和学生20多人也来我校进行交流,同时参加学校艺术节活动,学校工作照常运行。连来我校短期学习的兄弟学校领导都叹服不已。他们说:“校长在和不在一样,工作井然有序。真服气!”我说:“应该说,校长不在,比校长在时还要好!”这是因为,我们的中层干部和广大教师都把学校“恪尽职守、率先垂范、善学善做、雷厉风行、自动自发、追求完美”的24字要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了。
学校已连续5年以综合评估第一的成绩成为曲阜市初中办学先进单位,仅2009年就获得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3项省级荣誉和济宁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等3项市级荣誉,同时得到市主要领导和重要媒体关注,或许也得益于此吧。
【陶继新】对于该不该做和怎么做,师生不但要明白,而且要内化于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形成有效的制度文化。为什么有的学校制度齐全,师生也都知道制度内容,却依然我行我素,目无制度呢?就是没有内化的缘故。你们的师生之所以能够自觉地做到最好,就是有了对制度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有学校不断强化的原因,更有他们认识到遵守这种制度的意义价值,感到它是与自身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即使校长不在,制度这位不会说话的“校长”也一直在师生的心里,成为一种无声的管理规则,左右着他们的言行。而如果没有这个制度文化,即使校长在,也不可能事事时时走进师生的心里,也不可能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所以说,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合情合理合法的制度,并让这种制度文而化之。
读诗诵诗:诗教的最好方式
【王玉贞】读诗是“诗教”最常见的形式。但古今歌诗,浩如烟海,读什么,这要教育者精心选择。
我们在此方面已作了十年探索。前任校长就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2000年始,学校便开展诵读《论语》箴言和古诗词活动,那时所选《论语》箴言和古诗词是散页的,初一年级每周二诗,初二年级每周一则箴言。2003年,学校编印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收入古典诗词60首,与另一册学校德育校本教材《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配合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诵读量。学生在初中3年,除教材规定的30篇古文、50首古诗词,再补充《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中的《论语》箴言30则,古典寓理短文20篇(段),合计190篇,同学们读读背背,想想议议,从中受到文情诗理的熏陶。2009年2月,我们响应市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又创意推出了传统文化精品工程——“五百工程”,即“百诗”、“百联”、“百歌”、“论语百则”、“名言百则”。“百诗”、“百联”、“百歌”都可算作“诗教”范畴。这就形成了曲阜市实验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文本课程。李建伟局长赞赏说:“学生在校3年,果能接受“五百工程”的洗礼,汲取传统文化母乳的营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还有问题吗?”
诵读则要不断强化,熟读成诵。丰子恺曾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法。“读”字的繁体为22画,于是,他要求每篇诗文须读22遍。这样口熟心熟,历久不忘。在诵读过程中也悟个七八分了。交流展示活动,安排“两赛”、“四会”。“两赛”,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场集体诵读;“四会”,是诗社组织的“四季诗会”,即校园之春诗会、端阳诗会、中秋诗会和新年诗会。此外,我们还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全国“推普周”闭幕式、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我们学校千人诵读方阵备受注目。在与新加坡中小学4年多教育交流中,我们创意策划了“同一个月亮,同一首诗”、“同一个月亮,同一首歌”、“同一个月亮,同一片天”系列活动。在新加坡舞台上,我和我的20名学生在古筝伴奏下,朗诵《春江花月夜》,把“诗教”带出了国门。展示交流,营造了诗教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读诗背诗的兴趣,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们读诗背诗诵诗唱诗,意趣无穷,欣欣然如沐春风。
【陶继新】选诗当是诗教的一个关键环节,诗的思想含量与文化品位千差万别,如果让学生去读那些思想与文化品位低下的诗,即等于让他们接受了低劣的教育。虽在读诗,收获却是寥寥无几,甚至可能形成负效应。所以,一定要“取法乎上”。上乘诗作,既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又有很高的艺术品位。读得多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品位,从而拥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你们学校的“诗教”内容,由您与深得“诗教”之妙的老师精选而成,就等于为学生送去了最美最好的精神食粮。
你们的“五百工程”是一种优质的校本课程。这样,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呢?回答是否定的。学生开始阅读与背诵这些诗的时候,也许会感到困难甚至有点压力。可是,我发现,学生的背诵潜能是巨大的,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而且中学时代背诵的东西,往往可以记忆终生。当他们越背越快,从中感受到诗的韵律之美、诗的教化之美时,就会感到读诗背诗是一种寻美之旅,就会产生兴趣,甚至产生乐而忘返的诵诗激情。这种文化积淀,会对学生的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良好的迁移作用,让他们充分感受“功夫在诗外”的神奇。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升入高中、大学,以至走入社会之后,这些诗还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使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真正的有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诗教”,可谓指向高远,是为学生未来生命奠基的一项工程。
您和您的学生将“诗教”带出了国门,成了为国争光的一次文化之行。学生在展示中国之诗风采的时候,也展示了自己的诗韵风采,从而在心里生成一种特殊的自信。这种自信,对于他们继续诵读诗词,自然会形成一种相对持久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自信还会悄悄地深化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提升自信的品质。这,恰恰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系。
诗歌创作:诗教的丰硕成果
【王玉贞】我喜欢诗,喜欢读诗、背诗,从中悟些诗情诗理,偶尔也写点诗,去年我出版了教育诗集《泮水行吟》,平时写了校园诗、教育诗发表在我们的校报或文学报上。我写校园写老师也写学生,譬如学校小艺术家协会自主主办迎春画展,我给孔维薇同学参展的《菊花图》题诗:“簇簇东篱菊/傲霜恣意开/丹青谁妙手/移将纸上来?”这样来传递我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们的期待;表达对学校的爱,对师生的爱。
【陶继新】拜读过您的诗集《泮水行吟》,让我从中听到了一个真诚的心在自由地抒写美好灵魂的声响。您的题诗,令我不由想起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而能够将傲霜而开的东篱之菊移于纸上者何者也?孔维薇之“妙手”也。我想,这位同学看到您的题诗,定然会兴奋莫名,甚至将其视作珍宝,收藏终生的。非爱诗人不会有如此的文雅,非写诗者不会有如此的神来之笔!一个校长喜欢读诗、背诗、写诗,校园也必然会增添很多诗的情趣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