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第一职高“任务单导学”促成高效课堂
本报讯(记者 潘光)“以前不喜欢上文化课,碰到不感兴趣的科目,我们就说话、做小动作、打瞌睡,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不想上课。但现在,学习不再枯燥,没有时间走神。一堂课下来,轻松又充实。”这是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中一名学生的感言。据该校校长缪世春介绍,这一切源于学校创建的“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以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全面促进了素质教育和育人质量的整体提高。
缪世春介绍说,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但文化学科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仍是主流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如何把基础课程变成学生乐学、会用的能力,变成学生自主性、实践性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如皋第一职高把握职教文化课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文化知识教学的“三贴近”,引导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充满活力地学习,突破了公共基础课与岗位需求难结合的瓶颈。学校把文化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挂钩,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并依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数学、机电类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财经类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应用较多;计算机专业对集合、数列、矩阵、一元二次方程、算法设计等应用较多。由于学习与职业密切相关,“任务单导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强调教师把素质教育和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准确把握教材体系。教师根据专业教学的进度,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把知识的习得过程变为处理人与职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过程,学生有了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获得了身心解放。针对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高的状况,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兴趣,贴近学生,体现文化性,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几年,该校学生就业率连年100%。学校在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主题班会大赛、江苏省技能大赛、优秀课评比和教学比武等活动中,有8名教师获全国或省一等奖,25名教师获全国或省二等奖,34人获市一、二等奖。学校现有各级各类课题28项,每年获奖论文200多篇。2009年,学校对口高考本科上线254人,占江苏全省招生计划数的1/12。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