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要求学校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总体思路、做好工作计划、细化活动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课题研究、完善规章制度、营造文化氛围、注重阶段小结、保证教育效果。
要求教师注重十个基本行为习惯: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辅导、规范用语用字、言语文明得体、管理爱护学生、善于交流合作、勤于学习反思、注重言传身教、坚持廉洁从教。
要求学生具备十个基本行为习惯:会吃饭穿衣、会洗漱洗脚、会走路排队、会问候让座、会说普通话、会写规范字、会阅读观察、会学习健体、会助人求助、会劳动环保。
在落实“三个十”要求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还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细化了有关要求。通过细化规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常规管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生活自理和自主学习方面有了明显转变。
求实效
从课堂、课程、课外“三推进”
养成教育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专家组指导各县区和学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内容“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
市中原街小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师生每天坚持20分钟家庭自主阅读,以教师阅读促学生阅读,以学生阅读促家长阅读,以课外阅读促课内阅读,以校园阅读促家庭阅读,以家校联合阅读促社会人人阅读,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阳城县第二小学编写了《经典伴我成长》校本教材,坚持每天“背一句、诵一段、读一篇、写一则”;阳城县北留联校利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高平市第三中学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和文明交往习惯有机融合,按照不同年级精心设计了班会活动主题,并在学校征集优秀课例编印成册,让广大教师参考使用,形成了“班会课主题化,课例设计活动化”的特色。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还紧密结合国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当地实际,积极为青少年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养成教育新途径。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千校、万师、十万名学生开展“我做文明晋城人、携手共建文明市”主题实践活动,既促进了晋城市的文明建设,还使广大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依靠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还需要良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晋城市积极探索并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加“自我教育”的“3+1”教育模式。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强化了教师养成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并与评模、晋级挂钩,强化了课堂德育渗透和养成教育渗透,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得到了提升。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管理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贯穿到了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加有效。2008年,晋城市教育局被省妇联、省教育厅表彰为“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经过5年努力,养成教育工作已经在晋城市全面推进并开花结果,学生在文明礼仪、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动手实践、爱护环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育人方式有明显转变。晋城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位居山西省前列。局长潘满库说:“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区域的文明、一个民族的素质的高度来认识,才能产生忧患意识和必须做的紧迫感;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天职,各级各类学校的本分,广大教职工的责任,才能产生自觉行动和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主导、家庭重视、社会关注,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本版图片由曾军摄)
专家点评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名言,差不多人人熟知。因此,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乏有新意的课题。但是,这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带根本性的课题。说它极其重要,是因为习惯看起来事小,但绝非小事。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一个人优秀不优秀,其实就是看他的习惯是否优秀;一个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是否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易经》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强调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以形成“正”的品行。英国依顿公学的校长说,进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习惯。国民素质的集中表现就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主干。习惯养成教育是培根育本教育,做人做事教育,成长成功教育。习惯比成绩、才艺重要一百倍。
晋城市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抓到了根本上。晋城市抓这项工作的特点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行政力量在全市所有学校区域性整体推进,以课题研究为理论指导,以建设校本课程为保障措施,并且和城市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这就使此项教育在全市各县区和各级各类学校范围内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陈茂林(原山西省教育学院院长):
晋城市教育局牵头,全市中小学校参与,以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形式,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此项活动之所以扎实有效,是因为具有三个突破:
一是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站在综合素质的高度,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从而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在了实处。
二是把养成教育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研究与实践,了解学生,把握规律,从而使养成教育在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把学校、家庭、社会结为一体,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影响和促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三结合”不仅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稳定与和谐。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侯怀银(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晋城市把养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采取行政推动、课题推进和学校推行的策略,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在全市幼儿园和中小学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系统性。晋城市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之中,把养成教育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和规范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作为逻辑起点,系统地制定了一系列与养成教育紧密联系的各种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把养成教育内容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渗透性。晋城市没有把养成教育仅仅限于德育范畴,而是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领域,使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得到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灵魂在养成教育中得到塑造,素质在养成教育中得到提高,初步构建起了以课堂渗透为主要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的养成教育工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性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合作性。晋城市十分重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具体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条途径实施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活动延伸到了学校、社会、家庭和社区,以教师的文明习惯带动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家庭文明习惯的形成,以全体师生的文明习惯推动全社会文明习惯的形成,做到学校内部一致,家庭内部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一致,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搭建起了养成教育的大课堂,确保了养成教育工作的效果,为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和谐晋城发挥了特殊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