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高质量更为多样的义务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高伟山

  “示范区将通过先行探索,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成为优质均衡先导区、城乡一体融合区、素质教育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区、人民满意认可区。”对日前启动的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这样说。而示范区建设是近年来江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之一。

  近几年来,江苏义务教育快速发展,62个县(市、区)达到了省定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为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的义务教育的迫切需求,江苏省政府提出了“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为此,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教育、师资水平、城乡统筹、入学公平等方面进行积极部署和探索。

  加大教育投入 提升硬件水平

  江苏各地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城镇公办学校的硬件水平。苏州市督促各市、区依法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确保每一所公办学校绿色、环保、低碳,办学环境安全、有序、和谐,装备水平达到省定Ⅱ类标准,其中50%以上的学校达到I类标准。推进包括打工子弟学校在内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小学控制在6至10轨,初中控制在8至12轨。推行小班化教学,小学每班35人以内,初中每班40人以内,使学校对每名学生的教育效果达到更好。

  淮安市固强扶弱,推进装备条件标准化,先后投入近6亿元,实施“四项配套”、现代远程教育、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等工程。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合格学校标准,城乡差距大幅缩小,农村和城镇学校生均田径场、功能室、实验室面积、生均图书、生机比已基本持平;全市校园网覆盖率达100%,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建有多媒体教室;市教育资源中心全面建成,向全市中小学提供同步优质教学资源。

  铜山县坚持把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政策制度作为实现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基础。该县2009年财政预算内教育资金投入达6.33亿元,增长了31%,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按照“三个增长”要求,铜山县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经费实行统一标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确保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提高。同时,设立“三个专项”:设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现代化专项经费,实行统一标准并向边远乡镇、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每一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达到省定Ⅱ类标准;设立校舍安全工程专项经费,保证学校改造、扩建、新建用地,确保每所学校教育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符合省定要求;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确保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占教师工资总额的3%以上,并搭建学术交流、网络互动、全员培训、提高培训、实践展示、优质资源共享6个平台。

  实行动态管理 促师资优质均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保障教师利益、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编制工作不可忽视。科学配备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江苏省教职工编制总数与教育事业发展基本适应,农村包括湖网、丘陵等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都得到了配备。面对近年来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较大、小学生源递减、农村学校教职工存在超编、城镇学校编制相对紧张的新情况,江苏省及时调整,着力推进动态管理。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等情况,每两年调整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及时调整接收流动人口子女较多学校的编制;积极参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及时做好布局结构调整涉及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核定工作;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及时调剂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编制,向偏远农村、山区、湖区、丘陵地区以及薄弱学校适当倾斜,为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提供保障。

  为鼓励各市县推进教师流动工作、探索师资水平均衡发展的路径,江苏要求全省首批13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每年流动15%以上的专任教师和15%以上的骨干教师。一些地市也推出许多教师交流方面的举措,促进区域内师资水平提升。

  苏州市建立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大力推广骨干教师交流和帮教制度,使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校际之间大致相当。无锡市今后将大力推动教师轮岗交流,对骨干教师配置严重不足学校,通过交流、培养、引进等方式着力加强。从今年起,无锡市要求各地每年都要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重点针对师资队伍较薄弱学校,制订落实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计划。

  淮安市健全机制,推进师资配置优质化。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实施“三百工程”,每年安排200多所各类示范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结对帮扶,300多名优质学校教师下派支教,100多名薄弱学校骨干教师上挂进修。同时,淮安市健全教师补充机制,每年选聘800多名新教师,主要满足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的需求。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每年完成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师培训5000人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学历进修,职称评审、名师评选向农村合理倾斜。

  推进城乡优质均衡 鼓励校校办出特色

  目前正在江苏部分市、县推进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江苏鼓励这些地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使示范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达到优质均衡的要求。为达到统筹城乡、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江苏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结对帮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辐射与均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些地市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为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打下了基础。淮安市投入2.1亿元,先后撤并中小学校1600多所,新、改、扩建学校600多所,全面改变了农村学校“旧、小、差、散”的局面。如皋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加大小城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大交通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条件。该市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布局,统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2008年以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由原来的163所调整为88所,今后当地将以创建示范区为目标,提升“中心校”,做强“定点校”。在幼儿教育发展方面,今年如皋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全市幼儿园布局调整方案,把幼儿教育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

  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淮安市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委托式管理、捆绑式考核。全市40所优质学校与100所相对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组建成教育集团。集团内资源共享、管理共建、教师互派、教学互助,促进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为让每个适龄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江苏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严格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深化中考制度改革,热点高中招生指标要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给“择校热”降温。

  苏州市鼓励每一所学校在办学条件大致相当的基础上办出特色,引导家长从“择重点”向“择特色”转变;限定择校生比例,少数“择校”热门学校的择校生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新生总数的10%;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达70%。铜山县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达2/3以上,推进入学机会均衡。

  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弱势群体子女入学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适龄孩子享受到了公平的入学机会。到2009年年底,江苏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苏州市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确保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0%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连续多年达98%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连续多年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