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教育”特色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涵、特色、公平——中国教育发展之路·重庆市石柱中学校篇

  这是一所位于重庆东南部,坐落在土家山寨的学校,一所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正是这所山区百年老校,立足办学历史,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着眼“人有我特”,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懈追求,结出了累累硕果。

  谭 平 陈 勇 巫俊平 熊德雅

 重庆市石柱中学校创建于1910年,1982年曾被四川省评为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又被重庆市确认为首批重点中学。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土家山寨,放眼世界未来,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建设提升办学质量,逐步形成了“和谐教育”特色。目前,学校已发展为一所占地420亩,在校高中学生6400余人,教职工315人,具有较大办学规模、有较强辐射作用和民族特色的渝东名校。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十余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其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和谐教育”特色初显成效。

  提炼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特色学校的灵魂是具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体现办学传统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石柱中学在深入挖掘办学传统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以此来引领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德”是指道德、品质、人格、志向,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伦理品质以及良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个性心理品质;“才”是指才气、才智、能力,要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办事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善”是指追求最好,臻于完美,使“德”与“才”达到一种完美境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和谐”是指“和而不同”,既差异性,多样化,又平衡性,统一体;“发展”是指成长、成功、成才。“和谐发展”是指合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及心理、劳动技能等协调的、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可持续的发展;是结构合理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发展,是“天赋才能”的充分发展。

  作为办学理念的“德才至善,和谐发展”,就是让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过程;在强调人发展诸要素的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将“德”与“才”的发展置于突出地位。

  一、“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百年办学思想的结晶,一贯的办学传统和风格。

  早在学校前身南宾书院时期,就提出了“上报国恩,下立人品”。上个世纪30年代,学校倡导“公勇诚勤”,所谓“公”就是指国家民族社会利益;“勇”是指勇敢、勇气、身体强健;“诚”是指以诚待人、诚信立人;“勤”就是指勤劳、勤俭、勤奋好学。40年代又提出“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建立功绩;立言,著书立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改革开放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80年代提出了“团结、守纪、求实、创新”,90年代提出了“尚德、守纪、求是、创新”。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要求,而且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石柱中学在教育中所一直担负的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对学生个性品质、差异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和谐”育人的办学追求。

  二、“德才至善,和谐发展”,既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又体现睿智的当代教育理论。

  “德”的理念最早见于《易·乾·文言》中“君子进德修业”,而《礼记·文王世子》“取贤敛才焉”提出了“才”的理念,宋代司马光更是对德才之关系作出了精辟阐释:“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三纲领。“至善”的基本内涵即指人应该追求人生最美好、最完善的品质境界。

  “和谐”既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词,也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荀子》中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可见“和谐”是对矛盾的化解,是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和谐的本质是“生”,而宇宙的本质是和谐,古代先哲特别重视宇宙大和谐,即天地人的和谐,可引申为自然、社会、人三者的和谐。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要探寻的“育人之道”吗?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潮中,也非常强调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就十分明确地提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受武陵文化、长江文化的影响。

  石柱中学地处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三峡库区,深受武陵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影响。高山、大河的地域环境,铸就了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埋头苦干的作风和开拓进取、多元开放的精神。同时,土家族的历史形成了和谐纯朴的民风,他们长期与苗、侗、白、汉等民族生活在一起,患难与共,和睦相处,兼容并包。

  学校自然地打上了这种文化的烙印,形成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有“和谐”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自恢复高考以来,在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由于学校受地域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师资整体上不具备优势,学校秉承传统,注重发挥集体效应,促进教师团结协作,打“整体仗”;同时,学校并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科学定位打造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即认识和优化的个性化的学校”(傅国亮)。如何认识和克服自己的问题,发现并发扬自己的优势,创办有特色、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这是石中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在深入挖掘学校办学传统,提炼形成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及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践行办学理念,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培育和谐人才”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为了有效推动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广泛开展以“和谐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科研及实践活动,并以和谐教育特色研究为统帅建立了课题群,分别从理念探索、管理改革、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等方向开展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初步构建了“和谐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特色发展模式。

  一、总结形成了“和谐教育”特色发展的基本框架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石柱中学“和谐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育人方式,促进学生“扬长”发展。

  其基本理论框架如下:

  

  

  

  

  

  

  

  1.“互补共赢,差异发展”是“和谐教育”特色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和谐教育”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发展自已的优势,实现扬长发展、差异发展。

  2.“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是实现和谐教育特色发展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是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的模式表征。

  和顺管理,就是要求学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具体体现在领导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兄弟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要形成“和谐顺畅”的育人氛围。

  和雅德育,就是努力提升教育的艺术和品位,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大雅之堂”。在高雅的学校里由儒雅的教师造就文雅的学生。雅师要“立己立人,达己达人”;雅生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乐教学就是指采用和谐的教育方法,教师生动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和乐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适宜的教学目标,统整的教学内容,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的教学互动和全面的学生发展。

  3.培育“和谐人才”是“和谐教育”特色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学校特色办学的归缩。

  “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和谐教育的探索与实施,就是要寻找和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高育人质量,培育大批“和谐人才”。

  二、初步构建了“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的基本模式

  1.实施“和顺管理”,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组织结构和人文环境。

  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学校管理的目标仍然在于育人。和顺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和服务。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要扩大,石柱中学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其高中一个年级就相当于原来一个学校的规模,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建立以年级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以年级为主体的学校管理是一种年级主任负责的管理,年级不仅负责对本年级的教务、德育、体育、卫生、文化建设等进行管理,而且有权任命年级副主任及年级管理干部,并依规定进行奖罚。为了便于管理和开展工作,学校还对党、团、工会等组织进行改革和调整,在年级设立党支部、团总支和工会小组。同时,对教务处、德育处、体卫处等职能部门与年级进行协调,将教务人员、德育干部、体卫工作人员分配到各年级,各自负责本年级的相关工作。

  以年级为主体的学校管理模式如下:

  

  

  

  

  

  

  

  

  

  

  由于年级拥有独立的教学管理权、考核权、人事权和一定的财政权,因此可以极大地调动年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增强年级及每个教师的教育及管理责任,学校改革传统高考只奖高三年级老师的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全程考核及高考奖金全覆盖制度,将高一、高二、高三的教学业绩全部纳入高考绩效进行考核,有力地协调了各年级的关系,调动了各年级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年级教学全程督导机制。全面落实教学“七认真”,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考查考核总结等各环节要做到认真规范,科学有效。强化干部听课及教学巡查,为加强教学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导组,各年级在督导组的指导下,定期开展听课与教学巡查,以及时发现“教”与“学”不协调的“问题课堂”。对于“问题课堂”或“问题老师”,督导组除了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外,往往将连续跟踪听课并加以指导,帮助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并为教学质量分析提供研究素材。

  以年级为主体的学校管理,提高了年级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减少了管理层级,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学校管理中权利不清、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的问题,而且和谐了人际关系,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管理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和雅德育”,开展适合学生需要和个性发展的德育活动。

  教育目的的实现不是靠简单粗暴,更不能急功近利。为此,寻求并建立一种适合学生需要及个性发展的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体现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努力营造“和雅”的育人环境。石柱中学一方面广泛筹措资金,实施了“石柱中学扩建工程”,使学校基础设施、校园硬件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教师培养、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委员会、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等,注重打造“雅师”、培育“和雅家长”,建设“和雅社区”,努力为学生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绿色、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