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教育责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何祥林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湖北省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

  ●对每个人来说,信念是决定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够形成理性和自觉,才能够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敢于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应该自觉地把人生的价值追求与国家、人民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将人生追求奠基于坚定的信仰信念之上,让敬业精神升华为人生乐趣,教师的工作才能变得更有意义,教育的人生才能够更加辉煌。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的事迹在社会广为传颂,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都评价他不愧为时代楷模、英雄教师。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特性的英雄,也诠释着不同特质的时代精神。汪金权用他在偏远农村22年的坚守,诠释了当代人民教师,乃至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追求的时代精神。那就是坚守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体现自己作为人民教师应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汪金权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坚守信念、坚守奉献、坚守淡泊、坚守敬业。

  首先是坚守信念。教师要有不畏艰难、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对每个人来说,信念是决定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够形成理性和自觉,才能够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敢于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缺少信念的人,任何的诱惑或挫折都可能改变其人生道路。从汪金权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出他坚守信念的品格。二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教育成了他生命的支柱。

  其次是坚守奉献。汪金权具有扎根山区、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用爱浇灌的结果。有爱才有付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山区孩子的挚爱,对贫困生的同情,铺就了汪金权不计得失的奉献之路。汪金权以他的大爱无疆,深刻阐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再其次是坚守淡泊。所谓淡泊,就是顺乎自然,不追名,不逐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果能保持一颗淡泊而又平静的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以清白、正直、无私的进取精神追求高远的志向,便会少了些许的沉重和悲哀,增添无限的欢乐和轻松。汪金权坚守淡泊,以教书育人为乐,以捐资助学为乐,令人敬佩。

  最后是坚守敬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只有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将自己的职业视为生命信仰,才能真正创造价值。为了将山里的孩子培育成人,汪金权在教学上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用优异的育人成绩书写了师德光辉。

  四个坚守集中体现了汪金权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对时代需求、公众期盼的回应和满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人民教师师德师风师魂的生动体现。在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这种契合时代需求与社会脉动的时代精神,每个人都要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教育责任。

  对广大教师而言,应该自觉地把人生的价值追求与国家、人民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将人生追求奠基于坚定的信仰信念之上,让敬业精神升华为人生乐趣,教师的工作才能变得更有意义,教育的人生才能够更加辉煌。

  教育事业涉及国家民族的复兴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快速发展,是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教师应当学习汪金权坚守山区、坚守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在落后地区建功立业,干出一番事业,培养出好的学生。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对金钱、权力的追逐中迷失了对一些基本的价值信念的坚守。其中有一些教师,在有偿家教、学术腐败等庸俗追逐中丧失了师德师风。汪金权用他的坚守信念、坚守淡泊树立了当代人民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标杆。教师应当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道德和价值追求上,教师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风范。这既是由人民教师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待。

  而一旦像汪金权那样,将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国家、人民需求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奠定在更高的道德追求上,即使在艰苦的岗位上,即使是在默默无闻中,也并不难体会到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极大快乐。正如汪金权所言:“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也许我是荒原上的一根电线杆,只能永远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也许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但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

  对于政府、企业,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来说,汪金权精神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每个人的教育责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但同时政府和社会要关心、关注、关爱教师,尤其是农村和山区教师。汪金权的事迹报道后,很多人在被感动的同时也在提出质疑,对汪金权的关怀为什么不能早一点,而且,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教师没有被公众所知道。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政策、教育体制还有待调整和完善,社会上对教育、教师的关心和支持还不够,政府、企业及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份教育责任,要让广大汪金权式的教师吃苦不吃亏,清苦不清贫。

  “让贫困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作为教师,我责无旁贷。”平凡的追求,心中的责任,让汪金权承受着乡村角落的孤独和艰苦,默守着为人师者真正的职责和义务。这份坚守,这份执著,如黑暗中永不熄灭的光亮,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求知的希望,给山区的教育带去了无限的光明。在物质上,汪金权很贫穷,但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他的精神价值及由此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山区孩子的前程,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育论坛

  栏目主持人:李 凌

  欢迎荐稿: lil@edumai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