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塑造心灵 绿色孕育希望
江西省教育厅6月13日发布的赣教高字〔2010〕49号文件,公布了2010年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公示名单,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以第三名的优势从14所申报示范创建的院校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2010年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以林业为基础、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创办于1953年,至今已有57年办学历史。
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江西的南大门——赣州。近年来,学院办学成效显著,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肖忠优带领全院教职工正朝着全国一流的林业类高职院校迈进。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学院围绕“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向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学院从绿色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和和谐校园四个方面倾力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绿色环保、和谐自然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不断强化师生的人文、心理、德育的培养,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达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肖忠优介绍说。
建绿色校园
创设绿色育人环境
生态、环保是当今社会永恒的主题,怎样让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树立环保理念,融入社会大环境?学院通过绿色校园建设,对校园进行绿化规划,建树木园等,致力于把校园建设成为花草树木丰富多样、植物群落层次鲜明的景区化、低碳校园,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使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人心中,实现环境育人。
启动绿化工程,建森林校园。从2006年至今已投入资金1000万元,引进红豆杉、银杏、水杉、云南拟单心木兰等珍稀树种100多种。肖忠优提出:全院万余名师生每个人都要做到“挖一个树洞、种好一棵树、养护一株树”。目前,学校草木葱茂,绿树成阴,植物芬芳,鸟语花香,植被覆盖率达70%,赢得了“森林校园、花园学府”的美誉。漫步校园,犹如人在林中、林在校中、校在画中。校园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形成了校园森林小气候。
呵护绿色环境、创天然学习条件。绿化工程使校园中各类树种近1000种,形成有亚热带特色的桂花群落、竹类群落、山茶科群落、针叶树群落和罗汉松苏铁群落五个植物群落;有木兰园、桃李(蔷薇)园、荷花园、百竹园、冬青园、壳斗园六大园区。有效地将园林、生态和树木园建设结合起来,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树木园,突出体现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特色。为学院学生学习必修课—林业技术,在认识树种、研究植物生理、学习树木测量、森林蓄积量测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提供了天然的学习条件,整个校园成了林业类专业的实训基地。
全力植绿护绿、培育绿色文化。学院经常开展花卉植物知识展,举办“花卉知识普及周”、“植物识别大赛”、“园林植物栽培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养成植绿、护绿、爱绿、赏绿的好行为好习惯。制订树木的种植、管理、认养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种植班级树、同学树、友情树、入学树、毕业树、夫妻树、家庭树等,绿色文化蔚然成风。
建文明校园
塑造品德优秀人才
学院通过开展节日、党建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心理教育等“文明校园”建设措施,把学院建设成为文明和谐校园,把学生培养成品德优秀的人才。
重思想政治教育、树正确人生观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由各分院党支部推荐,学工处、教务处、宿管中心、保卫处、计财处五部门联审的学生入党“联审”制;组建特色组织员队伍;在每个教学班有辅导员的基础上配备党员的党员导师制;入党积极分子的帮扶制度;党员示范岗制度;经常性的开展义工活动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
重行为教育、树良好习惯
学院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入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建立了学工处、各分院、辅导员、班主任四级管理体系,与院学生会、社团、分院学生会、班干部四级学生自律组织形成了双层管理网络,做到学生日常规范天天有人抓,学生养成教育日趋改善。在学生宿舍管理方面,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每年新生开学初,在全校开展行为规范月活动,使刚入校的新生在上课、诚信、仪表、文明礼貌、爱校、自尊自爱等十个方面行为进行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重心理教育、树健全人格
学院非常重视心理教育,实施了咨询、建档、宣传、训练、教学等“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及“校、院、班”三级工作机制。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同时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将班级中发生的学生异常现象及时上报。通过组织心理讲座和心理影片展播,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出现及应对方式。适时组织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漫画征集大赛、心理主题班会等以“剧”、“画”“说”的形式,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针对不同状况组织相应团体,通过体验式的训练达到克服心理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院的多举措做法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全人格。
建文化校园
培育多才多艺人才
为充分挖掘师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学院通过生态标志文化建设、节日、竞赛教育文化建设等的“文化校园”建设,逐步把校园建设成为人文气息浓厚、特色活动丰富多彩的人文化校园,从而培养多才多艺的应用型人才。
以节日文化培养感恩教育
利用节日开展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父母和亲人、回报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并予以常态化,精心培育“感恩文化”,培养学生情商。在母(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中秋节等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和亲人;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活动,让环保、低碳等知识深入人心;在“五一”、“七一“、“十一”等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感恩党和国家的情怀。
以竞赛文化促技能提高
学院倡导“听课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学习观。在校内开展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竞赛节活动,有粉笔字、素描、课件制作、计算机文字录入、教具制作等项目,锻炼了教师的技能。推行“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代考”的制度,每年开展学生技能竞赛节,开展学生与专业课有关的测量技能、植物识别、服装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导游技能等近30项竞赛项目。积极选送师生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的技能竞赛,仅2009年一年间,学院师生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就达36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奖达111人次。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教育技能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师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第二课堂文化促特长发挥
学院为师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着力强化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一是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指导思想,切实抓好“阳光体育活动”。二是以各分院、各社团、协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女生节、主持人大赛、街舞大赛、健美操大赛等各种文化活动,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活跃了学院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成才。
建和谐校园
创新管理保障机制
近年来,学院在以肖忠优为首的领导班子率领下,大力发扬“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坚韧不拔、奋勇争先”的林业人精神,在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了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在校生规模、仪器设备价值、资产总值5个翻番,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学院办学能力迅速提升,综合办学实力进入了全国21所林业类高职院校前列,已成为一所让家长满意的学校。
以不断改革谋求发展。学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在教学、管理等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新路子,并取得良好效果,积累了有益经验。
管理改革。在普遍提高广大教职工收入的基础上,建立起向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岗位上承担重要责任和做出业绩的教师和管理干部倾斜的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与部门津贴挂钩并进行目标量化,简便、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改革;以部门经费包干为切入点,强化院系两级管理,对内部部门经费实行包干的经费包干制度改革。管理的三项改革,强化了内部管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教学改革。教学管理过程中改革说课制度和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开展学生网上测评和教师网上评学活动,规范考风建设;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仿真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工学交融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课程建设中实施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融通、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与生产实际融通、与行业标准融通的“四融通”原则;在教材应用和开发上,要求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编制校本特色教材。学院现有一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部新编教材获省级高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
以不断创新实现跨越。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就业等模式,近几年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往往还没毕业就被预定一空。
创新就业模式,提高就业质量。建立了就业工作的“就业指导常态化、就业招聘经常化、就业经费保障化、就业跟踪服务化”四化机制。首创以院长、书记为首的“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体系。联合地方劳动就业局在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金点子大赛”、组建“创业者联盟”、开辟创业论坛,投资百万元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及服务,以创业促进就业。2009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1.56%,名列高职学院前列。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学院积极进行“专业实体化”的探索,依托学院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创建了北斗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绿环园林公司等9个产业实体;实施“百县千企”工程,大力开展校地、校行、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校办产业实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推进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园林专业创建的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获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