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咏平 在现代语境里寻求古典精神
周咏平的国画作品寻求一种原本属于国画的古典气质和精神品质,明白这个道理,才算扫清了对周咏平作品欣赏之前的阅读障碍,余下的欣赏活动就可能变得愉快而惬意了。
■张杰
周咏平 浙江省永嘉瓯北镇二中教师。1966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2006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出版个人画集《观山》等,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看画家周咏平的水墨山水作品至少需要越过两个语境,一是欣赏者作为一个现代人首先要回到古典语境的时空之中,二是在回归的语境中跨越现代语境的喧嚣杂质之后,洗尽铅华,从骨子里还原至一种富有古典精神人文之美的审美旨趣,沉浸于中国古代文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一种人文精神之中。这既有点像把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荷花或山水还原到原来的语境,又需要像身处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现代语境中,像空气清新器一样,过滤掉时代的尘埃之后,呼吸到真正属于历史的古典精神。也就是说,周咏平的国画作品寻求一种原本属于国画的古典气质及其精神品质。完成这种时空穿越之后,才算扫清了对周咏平作品欣赏之前的阅读障碍,余下的欣赏活动就可能变得愉快而惬意了。不然,欣赏过程极有可能变得像眼下城市的交通或下水道一样拥堵不堪。我说的是因为现代精神的淤积成灾,我们在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之前,首先要做的准备并非仅仅是知识储备和人文修养方面的基础性积累,而且多了一个富有现代特色的环节:疏通。这有点像每天早晨出门时,我们第一要考虑的不是怎样抵达目的地,而是怎样避开堵车的路段或时段一样。
对于一个正常而健康的欣赏本体而言,顺利进入古典人文精神并非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遗憾的是现代人大都患上了一种现代病,对于主体性和局部性的过分确认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反而丧失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审美能力。现代习惯使我们失去了本能,因此哪怕一场寻常的审美与接受也似乎变得异常艰难起来。这种现代性精神障碍并不仅仅出现在对周咏平国画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而是几乎出现在任何审美活动过程之中,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复杂和麻烦了。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周咏平作品对于中国古典人文精神追求的意蕴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周咏平对古典精神的孜孜以求在以现代主义语境为绝对优势的社会审美潮流里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且仔细想一下的话,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反复寻味的命题——为什么在一个以现代物质主义为特色的社会意识形态潮流里,包括周咏平在内的一些人,反而要回到远古的人文精神里去,这里面是否隐藏着更多的精神追求?
也许是个人旨趣,也许是对于时代精神的反叛或厌恶,抑或是个人艺术直觉使然,周咏平在自己的创作中触及到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命题:彻底保持古典传统的中国绘画精神抑或在中国绘画精神里加入西方绘画的精神特点及其创作理念和技法,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持续具有争论性的公案。其中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林凤眠、赵无极等大师对于中国美术发展分别作出了自己的独特阐释和贡献,清晰呈现出上述两种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意识形态。上世纪80年代后期,包括周咏平的老师陈绶祥在内的“新文人画”艺术家,在绘画的情致、趣味和笔墨上的传统精神的回归探索方面,都在推动国画的艺术发展上留下了新的艺术创造痕迹。陈绶祥一直认为,一个光辉灿烂的古典传统即将复兴。
这里无意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作宏观的无意义描述,而更想把周咏平在创作中所表现的个案特性及其在“新文人画”基础上对绘画艺术的探索,置于现代主义语境下,做一种精神内在意义上的梳理。在这些方面,有人曾借柏格森的“绵延”理论,来表述“新文人画”出现的原因,说是“一个有着悠久书画传统的国度,只要有一丝可能性,源自五代、两宋的传统肯定会绵延下来”。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艺术创造者自身主体性的觉醒,而非简单地归结于柏格森的艺术“绵延”。绘画对于古典传统精神的回归,甚至可以视为画家借用古典传统精神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精神危机试图开出的一剂精神上的良方,即我们的肉身虽然无法回避现代性危机的各种弊端,但我们的精神相对是自由的,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古人的智慧,回到五代、两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的人类相对比较自由精神的状态之中。在一点上,书法艺术的古典精神回归,从另一个方面,也许更加说明了其可行性。
穿越可能为审美活动所带来的混乱语境之后,欣赏周咏平富有古典意趣的绘画作品便变得轻松容易起来。他的作品无疑是在向往中国古老的文人自由精神向度上生发出来的,只是在每一幅作品体现了他作为创作主体对古典精神的特殊趣味、独特理解和个性特征,给每一幅作品在指向古典精神同时,打上更加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自觉艺术意识符码——每一个笔画都显示出周咏平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创作者和精神追求者。这里要说的是,周咏平在现代语境下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组叫做“开门所见”的系列作品。它们的创造性在于在不伤害作为现代人的个体自由精神意志的前提下,将一个现代人的独立精神还原至古典精神语境的观照之下,所表现的现代人的现代性并非如一些人所说的是一对格格不入的矛盾,而是有着内在精神层次上的统一性。穿过无论多么复杂的历史时空和纷纭繁复的时代精神的表象,它们都可以寻找到属于人类自我的最基本的美好精神状态,而这也许是国画的艺术精髓的根本所在和一以贯之的艺术支点。同样重要的是在周咏平作品占有很大比例的山水创作和对经典名作的临摹作品,它们可视为作者对古典精神的个人致敬方式。在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并向古典精神致敬,反映了一个现代人的精神生存姿态,在并非否定的思维状态下,古典精神对于现代人的精神状况。通过一笔一画的描摹反复体味古典精神,对于修复现代社会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具有意料不到或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疗效。
不仅仅在技法上对于古典精神的表现,包括周咏平和他的老师陈绶祥在内的艺术家,一定有着更深而独到的见解。而理解这一切,最好的办法是站在他们一幅幅具有强烈冲击力和感染力的作品面前,仔细体会古风蕴含其中的现代创造,的确是一件有益身心的事情,它们会像酷暑的一泓清泉一样缓解我们在这个时代的现代性精神焦虑。这也是周咏平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质之一,作为画家他在这些作品里渐渐生动起来,因为他创造的是一个生动而能够沟通古今精神的艺术世界。(本文相关作品皆为周咏平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