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加强科技与教育工作衔接和有机联系

  科技部副部长 曹健林

  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这些规划都是互相配套,相互支持的。继2006年颁布科技规划纲要以后,今年6月刚刚颁布了人才规划纲要,现在又出台了教育规划纲要。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这些规划无疑都是推动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正在征求部门意见,科技部牵头和参与的任务共有9项。下面,我结合科技部的工作实际,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谈谈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想法。

  一、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很难想象,没有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我们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大家感到最缺的也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在科研方面特别缺乏帅才、领军人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与科技规划纲要中都很重视人才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而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千人计划”等渠道,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重点任务,努力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促进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加大适应国家科技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建设若干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的质量。我认为,关键是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我们看到,世界各国的名牌大学、或者说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深厚积淀、硕果累累的大学。

  科技部长期以来对推动高校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发展非常重视。“十一五”以来,委托高校承担的“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有330多项,依托高校新建了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优秀人才,超过1/3进入高校工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科技部将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力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建高水平、有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三、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大学科技园从2004年的42家发展到2009年的76家。大学科技园已创业企业2004年为1137家,2008年为2979家。2009年全国高校共输出技术31924项,成交金额132亿元,较上年增加了13.74%,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4.3%。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高校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科技部将继续通过有关科技计划渠道,大力推动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探索产学研联盟的创新模式,紧密围绕行业、产业的战略需求,对接行业骨干企业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科技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个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加强科技与教育的工作衔接和有机联系,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协调推进贯彻落实教育与人才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初

  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及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工作,作一发言。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深刻理解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与人才规划纲要有机衔接、协调推进。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重点在职业培训、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等方面,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作用,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初步建立了适应不同群体就业需要和满足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更多劳动者走素质就业、技能就业道路。

  我们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导技工院校进一步突出职业化办学特色,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完善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和表彰制度,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一是指导职业院校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规范技能鉴定活动,力争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研究制定“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相关规定。二是结合企业需求和院校实际,统筹组织实施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引导、带动广大企业职工与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促使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同时,积极选拔和组织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国际技能竞赛。三是研究制定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畅通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进一步完善优秀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营造崇尚劳动、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将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二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四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此外,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种形式和方式的继续教育服务;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用、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正确方向 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

  国家民委副主任 吴仕民

  民族院校源起延安,兴办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60年来,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已为国家培养了42万多名各民族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

  一、遵循大学教育规律,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国家民委所属6所大学目前共有11万名在校生。今后,我们将在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满足各民族青年上大学需求的同时,遵循办大学的一般规律,更加重视办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是着力优化结构。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民族预科和干部培训在内的多层次的办学体系。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结构,把握国家和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改造、调整,更加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二是着力不断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继续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少数民族生源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三是着力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在保持传统特色学科优势的同时,科学地发展新兴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努力建立起具有特色、布局合理和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较高水平的学科。着力推进科学研究,突出重点,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四是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通过培训、进修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二、把握民族院校特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致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是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健全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协同院校所在地的党委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支事业心强、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机制。二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有效载体,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实,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的历史巨变,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并切实加强关键时刻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重大问题上加强引导教育,增强实际效果。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开设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各民族学生树立和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反分裂、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将各民族学生构成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比例,鼓励各民族学生增进交往交流,共同进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了解与遵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有效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坚持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满足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学生的成才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观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

上一篇: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下一篇:7日一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