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仅教师不在学生面前吸烟还不够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导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打造无烟校园,不仅学生要遵规守纪,不沾染吸烟恶习,教师更应该做到主动戒烟,不在学生面前吸烟,营造良好的控烟环境。

  减少学生烟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努力,社会也应予以支持、配合。我国尽管出台了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落实。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尽管难度很大,但是值得探讨与反思。一方面售烟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提高执行力。一旦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售烟,就要坚决查处。学校对此负有教育与举证责任。

  青少年吸烟,还在于现实社会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不仅教师烟民不能误导孩子,所有成年人都不应在学生面前吸烟。对于公共场所吸烟现象,为何不能戴上一个法律金箍呢?

  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要求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戒烟,教育、带动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诱惑。齐鲁晚报

  “重奖式招生”把教育带向何方

  用“重金”掐尖,论证的就是“唯分数论”的奖励导向。在这样的招生指挥棒下,再大声疾呼素质教育都显得苍白无力。

  重奖式招生,表明大学抢夺优秀生源的竞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只是,这里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各省的“状元”如果都去了北大、清华,他们就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吗?

  哈佛也不是将各大州的“状元”都揽到自己门下才成为第一名校的,相反,它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纳入进来,因材施教,却创造出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将高考“状元”揽入门下,也意味着多了一份关心和责任。如果大学不能给予这些学生以足够的关怀和培养,那就请不要再继续挥霍我们的高考“状元”了。

  重奖式招生,说白了,是以眼前利益为重心的功利化行为。剔除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在尊重考生自愿报志愿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他们设计出成才的环境,体现出对他们的一种关心和呵护,才能不负社会重望,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眼下,高考招生进入白热化阶段。为抢夺优秀生源,有些高校以巨额奖金吸引高分考生,有的院校甚至开出12万元的价码,出手阔绰实属罕见。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