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如何满足教育需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了解到:在部分学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投影时忘记关灯、关窗帘,或者在放映结束后忘记开灯、开窗帘,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视力的危害也比较严重。吴奋奋希望建筑师在设计学校的时候,应当多考虑对自然光和照明光源的控制,“学校是学习空间,学校设计是学习空间设计,要营造最适宜学习的物理环境。”

  在杭州市胜利小学和崇文实验学校,记者第一次看到了开放式的学校大门:学校没有传统的围墙紧闭式大门,代之以宽敞舒适的酒店式大厅。接送学生的家长同样可以进入这个门厅,再也不用日晒雨淋露天等候,很方便。这个门厅的另一个功能是,提供了学校与家长沟通、家长和家长交流的空间。鲁哲清老师说:“放学的时候,家长和教师经常会在门厅‘偶遇’,这种交流甚至比刻意的家访效果更好。”

  “在我国一些中小学的设计中,会议室等使用比较少的行政工作场所占据学校相当大的空间。”吴奋奋强调,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场所,理想的校园设计一定要坚持学生优先:教师空间应让位于学生空间,集会空间应让位于教学空间。

 科学的校园设计一定是安全的

  综合教学楼通过建筑设计和不同功能教室的布局调整,把学生在同一时间分散到不通位置,无疑更加安全。朝外推开的安全门,在室内挤压就能打开的安全锁,也在细部设计中提升了建筑的安全。

  学校建筑在强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安全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校园安全是一条链,设计、工程和管理好比是三个紧扣的环,每个环最薄弱的环节决定了整条链的强度。从以往的校园安全事故看,最薄弱的环节较多出现在工程和管理上,但这并不表明设计没有薄弱环节。”吴奋奋说。对于设计环节,吴奋奋希望通过规划设计和细部设计来提升校园建筑的安全性。

  吴奋奋作过这样的观察和统计:在绝大部分标准化学校,上午9点,学生都集中在教学楼,教学楼通常只占校园面积的10%。“如果这个比例提高到40%,学生的容积率一下子就降下来了。”那么多的学生集中在10%的校园面积中,当他们要去操场、要去实验室、要去食堂,形成的交通压力会特别大,“功能单体的局限使再宽的楼梯都可能出现踩踏事故”,吴奋奋十分推崇综合教学楼和教学综合体,通过建筑设计和不同功能教室的布局调整,把学生在同一时间分散到不同位置,无疑是更安全的。

  “在雨雪天,半开放空间的交通是危险的。”吴奋奋说,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敞开的单边走廊和连廊,敞廊的通风采光很好,但同时雨雪可以飘进来,地面容易打滑,走廊湿必然楼道湿,许多踩踏事故与湿滑有关。设计成可封闭走廊就可以避免这一点。

  细部也很重要。吴奋奋说:“比如绝大多数教室的门都是朝室内推开的,在紧急和慌乱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蜂拥而出的学生顶死。”记者在杭州市胜利小学新校区看到,所有教室的门都是朝外推开的。吴奋奋介绍说这是安全门。在指出该校教室门的优点时,又提到教室门锁的不足,“这种锁有个不大的把手,必须握住把手并朝正确的方向扭转才能开门,这样的门锁在紧急情况下不容易打开;最合适的门锁是在室内一挤压就能打开的那种,这样的门锁在美国学校很常见,而国内市场上极少见。”

  “不能把学校建筑简单理解为一种装载师生的大容器。”吴奋奋认为,学校建筑除了为教学设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三维空间外,还应提供三维空间以外的东西,如氛围。

  吴奋奋的理想是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者、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者、为高新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者设计学校并打造理想的学习空间和技术环境。“这样的学校,是蕴含教育理念的,至于安全,那是前提,不安全的校园设计连合格都谈不上。”

  【亲历者故事】

  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

  做建筑学和教育学的翻译

  “我是建筑学和教育学之间的学科翻译。”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对自己的身份这样表达。在从事教育研究十多年后,吴奋奋到同济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并从此开始专门从事学校建筑设计研究,现在,他担任设计顾问建起的学校已经有30多所。

  吴奋奋曾收集了美、英、法、德等20多个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建筑案例数千个,其中,美国的第二代教室即标准教室对他影响最大。

  吴奋奋介绍说,美国新建学校每间标准教室面积大多为10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容纳24个人左右,小组式的学生座位只占教室一半的面积。教室空间的宽松保证了平面功能分区:教室里一般都有阅览区,放适量可供阅读的书籍,而且有一组沙发或者一块地毯,学生们可以很舒服地坐在上面看书、学习。每间教室还布置了一个配备几台电脑的上网区或电子学习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检索、查阅各种资料和信息。黑板和主墙已经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屏幕和至少三面的展示墙。在美国的标准教室里,没有高出教室地面的讲台,没有高于学生课桌的讲桌,教师讲课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学生常常在小组讨论中起到“讲师”的作用。常常能见到:教师讲解告一段落,学生便分开活动,有的坐到地毯上看书,有的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在操作台鼓捣。中国的学生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获取知识,美国的学生还通过阅读、浏览、讨论、讲解以及动手操作来全方位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这种不同,与普通教室和标准教室的不同,直接关联。

  从吴奋奋的设计中不难发现美国标准教室的影响痕迹。吴奋奋参与设计的杭州市胜利小学的教室是这样的:正前方的墙上不仅设计有一块普通的黑板,还有一块并列的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这种设计在促使教师们更好运用多媒体上发挥了作用,校长张浩强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每位教师都已经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其中1/3的教师使用白板(多媒体)的频率超过使用黑板的频率。”

  在美国考察时,吴奋奋注意到,教室一侧通常有一个操作台,台上除了配有洗手池,还配置了一些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小实验或小的动手操作活动均可以在操作台上完成。吴奋奋意识到这个细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影响,便把它引入自己的校园设计。杭州市胜利小学每个教室内就有一个这样的操作台,它依墙而设,高约70厘米,台面宽45厘米。张浩强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操作台,上自然课、科技课、劳技课的时候,学生们不用走出教室就能完成部分小型的实验。台面底下的小柜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放置个人物品的空间。”

  ■本报记者 刘华蓉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