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雾里看花”的慧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徐锐 杨甜子本报记者 陈瑞昌  

  “成交!”一锤定音,一件古色古香的民间陶器从200元被拍到了1180元。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拍卖会在南京师大中北学院校园里上演,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这场搞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的“爱心拍卖会”,从接收藏品、订立底价的“品鉴师”到现场主持、最终落锤的“拍卖师”,都是该学院的大学生。

  课堂上用赵佶的“孤本”玩鉴宝

  作为中北学院第一个与市场共建的特色学科,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业在江苏省高校中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学院特别邀请了南京文物公司、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和资深馆员负责8门主干课程的教授工作,涵盖了艺术品行业知识、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艺术及最新投资经营管理策略等课程体系,特别注重对学生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赏的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专业课可有意思了,简直就是央视《鉴宝》节目的‘校园版’。”学生蒋敏说。有一次,艺术品拍卖课的任课老师梅亚文拿来一幅落款为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平时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此类藏品的学生们都半信半疑,他们从字的曲笔、印章的字体和宣纸的成色等方面分析,得出了“这是赝品”的最后结论。而结果却让全体学生大跌眼镜,梅亚文拿来的是货真价实的赵佶真迹。

  在古玩市场和贩子们“过招”

  南京有一个朝天宫,那里的古玩市场远近闻名。南京师大中北学院的这群未来“鉴宝大师”,节假日最喜欢到朝天宫古玩市场和各大博物馆里一试身手。

  “我的‘过招’生涯是从观察开始的。”大三学生小朱告诉记者,他常常在摊位旁边看摊主们和藏主讨价还价,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有的时候会被摊主误认为是监管局的,几次都被客气地“请”了出去。时间久了,文物买卖中的门道也被他看了个明白。时间长了,他甚至和经常在朝天宫“练摊”的职业藏主们成了朋友,也初步熟悉了这个行当的“内幕”。有个在朝天宫里“泡”了11年的“圈内人”告诉小朱,国内规模最大的玉器集散地在河南南阳市石佛镇,“进了市场,号称什么年代的玉器都能见到,稍微砍砍价,一般成色的东西几十元就能拿走,品相好一点儿的也不过上百元。”

  “走俏”人才将致力于文化传承

  谈及前些时候热播的古玩剧《雾里看花》,中北学院院长姚海明对记者说:“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一个收藏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扎实而广博的知识和睿智、沉稳的人格历练。”

  据了解,南京师大中北学院于2007年设立了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业,第一届学生目前还在校就读,但这一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吸引了文物管理部门和艺术品经营与投资公司的目光,不少知名企业都向这些大三学生抛来了就业“橄榄枝”。

  姚海明说,随着中国艺术品国际知名度的日渐提高,中国艺术品的交易、展出及收藏在短短几年之间经历了诸多变化。

  “南京师大中北学院正是瞄准这一人文学科中新的学术增长点,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市场专业,培养适应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从学理阐释与学科建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发扬有所贡献。”姚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