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志愿者精神永远传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罗曼 通讯员 杨欣欣 实习生 何易)“赵小亭的价值观必将感召更多的人投身于志愿者行列。我们将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去贵州支教,完成小亭的遗愿,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深山、走向美好未来。”7月28日,武汉大学将该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赴贵州省贵定县爱心支教实践队,正式命名为武大“小亭”爱心支教实践队,接过队旗的支教队员王哲当场作出郑重承诺。

  情系山区儿童,两度奔赴贫困山区支教的武汉大学学生赵小亭,在贵州贵定县乡村支教途中被山石击中头部,不幸遇难,其先进事迹在湖北高校及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摇曳的烛光组成心形的青年志愿者标志,中间是“小亭走好”4个烛光大字。7月27日是赵小亭离开大家的第七天,当晚,武汉大学的师生们举办烛光追悼会,为小亭照亮回珞珈山的路。“虽然小亭突然离去,但她走得光荣。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支教。”赵小亭的队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肖叶清说。

  8月初,武汉大学又一批志愿者将相继出发,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志愿服务行动。面对小亭的遗物,同学们说:“小亭,你没有走完的爱心之路,我们帮你走完;你没有完成的青春愿望,我们帮你实现。”

  因在贵州支教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现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徐本禹认为,赵小亭虽然离去,但志愿者们到边远山区支教的热情不会因此熄灭。

  华中科技大学2009级学生陈双双表示,小亭将“志愿者”3个字写得更亮,她为自己也是一名志愿者而骄傲。“小亭不仅是大学生的榜样,也是社会的榜样。我们应该像传递圣火一样,将志愿者精神永远传承!”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教师庞小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