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保送“差生”是另一种“片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强

  提到保送生,一般人想到的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被保送到高一级学校。然而,近日浙江省一所初中却另出奇招:成绩最差的本地学生也可以享受保送待遇,直接进入当地的职业学校,而非本地户口、成绩又差的学生则被劝转学。这些学生均可以不参加今年的中考。这不禁让人疑惑:这所学校“保送本地最差生”、“转移非本地差生”,是不是为提高升学率耍出的新手段?

  以往,我们不时能听到个别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劝退成绩较差学生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初中不得为提高中考升学率,提前劝退初三学生。但从这所浙江的初中学校里,我们不难发现,在政策法规禁止的情况下,“片追”还随时可能以另一种面孔“借尸还魂”。

  劝退差生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就在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提高学校中考平均成绩、提高升学率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通过劝说,让差生“自动”放弃参加升学考试,或者转到其他学校就读渐渐成了个别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惯用伎俩。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所学校的本地“差生”是幸运的,因为不论学校初衷是为学生的发展考虑还是为学校升学率而做的“技术处理”,差生至少还有书可读。相比较而言,“非本地差生”就没有这么幸运,甚至可能因一纸户籍从此丧失继续求学的机会。无数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考场上的失败者,并不一定是人生战场上的失败者。在中考之前,就简单剥夺成绩相对较差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权利,是另一种对受教育权利的侵犯和对教育对象的歧视。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单以评价而论,学习成绩只是衡量、评价学生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的指标。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找准人生定位,根据实际情况理性抉择。这才是学校和教师最应当做的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另辟蹊径,一心想着怎么把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