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本在于强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华蓉 张滢

  没有一项职业像教师那样广受期待,因为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那样肩负重任,因为教育质量决定国家前途。

  个人与国家,当下与未来,渺小与崇高,平凡与伟大,这是教育事业最富感召力的逻辑。而演绎这一逻辑的,正是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农村,无论执教高等学府还是中小学校,他们都在默默奉献。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教育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尊师重教,正成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最嘹亮的音符,为教育新征程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尊师重教成为时代强音

  每年夏天,清爽宜人的北戴河度假胜地都要迎来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及其家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到北戴河度假。普通教师,北戴河度假,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事情的本身。

  回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的每一个进步,人们都有共同的感受:教师受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教师受尊重的程度也前所未有。

  2007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时,明确要求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还提出“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这一讲话成为近年来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重要指针,各地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新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单列一章,被列为教育六大保障措施之首,从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和教师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地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正成为推动各级政府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强大动力和工作指南。

  如今,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尊师重教正逐渐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把改善教师待遇落实处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一句“解决后顾之忧”,既传递了党和国家建设一支优秀可靠的教师队伍的决心和努力,也让每个教师倍感温暖。

  “一定要让当教师成为让人羡慕、受人尊敬的职业!”在温家宝总理这句话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办实事,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不懈努力。

  2007年至今,湖北在35个县市开展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农村中小学周转房1.1万套,为上万名农村无房教师和资教生提供了基本住房保障。

  将农村学校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学校水平,实行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核定方式,并设立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最低保障数……2008年年底,福建省开始着力解决教师超编缺人问题,现在,山区、海岛“小”学校发不出工资、日常教学无法维持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历史。

  类似举措在全国各地正不断出现。一系列稳步提升教师地位、稳步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切实增强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2192.11万人取得教师资格,基本形成了包含教师资格准入、编制管理、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奖励等人事管理制度在内的完整的教师管理体系。

  2009年1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这项惠及1000多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民心工程”,使义务教育教师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保障,成为党和国家为教师办的最大的实事。

  在高教领域,以岗位设置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管理制度、面向校内外的公开招聘制度、岗位津贴激励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倾斜制度、在学科特区和创新平台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分配办法,正在逐步改善教师待遇,营造更加良好的人事制度环境。

  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中,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是1986年恢复教师职称评定以来,教师管理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职务(职称)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有利于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很多教师至今还对3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4点希望记忆犹新。

  这4点希望激励了无数教师努力学习,成长提高。令人欣喜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都在以明显的速度提升。教育部不久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教师队伍在短短一年里,实现了整体规模扩大、生师比下降、学历合格率提高等明显进步。

  曾经,身为农村教师,往往意味着要一辈子埋头教书,很少有机会走出去,更谈不上有机会学习提高。党和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正在改变这一切,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对口支援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项项工程和计划以锲而不舍的努力,通过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变着乡村学校和农村教育

  而“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则不断推动着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师补充机制,正在优化着教师结构,拓展着教师的来源渠道;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正在保证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尽快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今年6月,中央财政宣布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通过该项目,今后,农村教师不仅将和城市教师同样具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同样享受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购买和组织开发的优质培训资源,而且所有机会都将向农村教师倾斜……

  今天,对教师的最大关怀已经体现在为每个教师打造学习、成长、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让他们享受到更多为人师表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正是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最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