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宋全政 魏海政

  9月9日至10日,山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讨论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就山东教育规划纲要及其制定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回答了本报记者提问。

  问:山东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有什么特点?

  答:我们突出了带着问题来思考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带着问题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特点。我们从2008年10月开始前期调研阶段,2009年7月草案文本基本形成之后,各方面提出修改意见1270多条,进行了15轮大的修改。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没有匆忙发布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版本,而是广泛征求意见,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吸收到纲要中来。省长姜大明强调:“我省到2020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确立,能否提前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实现向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我省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如何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贯彻落实得更好;我省实现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政策措施如何向最困难群体和最薄弱环节倾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各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要通过深入讨论、系统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把问题分析透,把数据搞扎实,把目标定科学,把措施研究好。”

  问:山东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有何特色和亮点?

  答:我们力求做到着眼未来与立足省情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与大胆创新相结合。一是基本做到着眼未来与立足省情相结合。山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两率先两跨越”,即到2020年,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整体上高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这是一个对山东未来10年教育事业的全面谋划和具有前瞻性部署。但我们也提出,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省情,山东是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不是教育强省,纲要的制定要统筹考虑山东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我们没有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而是提出“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在2012年达到20%以上,并保持稳定增长。”这是基于山东财政体制和GDP庞大的基数作出的实事求是的判断。二是遵循教育规律与大胆创新相结合。在山东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20字方针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线,但其中也不乏许多创新点、突破点。副省长黄胜介绍说,这次纲要积极主动地创新机制体制,许多历史积累的问题都有了解决途径和工作思路,从大的方面讲,至少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完善省市共建模式,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校由省直接管理。山东原有8所本科高校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纲要提出这8所高校由省直接管理,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第二,把技工教育纳入大教育范畴,技工学校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管理,实现普通职业教育和技工职业教育的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第三,促进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渗透衔接,开展高中段“2+1”职业教育,解决职教与普教分离和割裂的体制,淡化高中只对“升学率”负责,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问:山东近期有哪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

  答:山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但同时也提出了2010年至2015年重点推进的7个项目和8项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包括素质教育推进计划、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等试点。这些重点项目和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载体,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力抓手,体现了战略谋划与近期任务相统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