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文化碎笔
为了这件“民生工程”,除了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机会,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文化生活要日常化,这样,文化的力量才会持久地发挥作用。除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节日组织的系列文化活动外,每年上半年,学员举办社团文化活动月,全院1万多学生,31个社团,共分四类,一是专业技能型,二是理论学习型,三是志愿服务型,四是兴趣爱好型。各个社团,大约举办五六十项活动,基本上涉及每个学生。下半年,有校园科技艺术文化节和宿舍文化活动节。这样,宿舍开始“去数字化”,有了“优雅阁”、“美男”、“窝”等极具个性化的名称。
在学院新校区,有3个文化区。一是路桥文化区,把路桥文化中的名桥、名家纳入其中,比如赵州桥、茅以升等。把道路设计成小路、土路、沙子路和未来的道路,展示道路的文化变迁。二是汽车文化区,汽车轮子、轮轴、标志成为各种造型的元素。三是交通文化长廊,把主干道设计成文化长廊,并开辟了交通文化园林。
后来,学院干脆提出“校企共建校园文化”,把企业文化提前介绍给学生,减少就业后的文化磨合。
刘玄启说:“大学精神,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解。”
一种全媒体理念的高校实验
事件:2010年11月,《东南商报》社区周刊版正式创办,社区周刊专属网站正式上线。12月,每周15分钟的《社区周刊》电视节目通过宁报传媒公司户外大屏每天在一百多个社区轮流播放。
宁波社区全媒体出版项目,诞生在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传学院编辑出版学系的“浙江省财政厅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资助项目数字编辑出版实验室”,由该系的骨干教师、学生与东南商报合作,每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播出的新闻共计300余条、图片200余幅,开展的线下活动15场,涉及人群2万多人。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全媒体项目。
项目首倡者、编辑出版学系系主任郭鉴说:“宁波社区全媒体出版项目的运作主要由浙江万里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完成,部门主管、栏目负责人、运营及社会合作均由学生选举产生,媒体创新、栏目开办、活动执行等重大事宜由学生团队集体协商完成,学生们在课内所学知识在这个项目中很快能够得到落实。”2009年4月,双方合作的《社区周刊》的电子杂志创办,成为浙江省平面媒体和高校首个“社区新闻”多媒体合作项目,也是宁波社区全媒体出版项目发展的基础。
这是一个草根式的实验,这些还在读书的大学生们,走进社区去,他们拍下市井风情,拍街头跳舞的人群,也拍一对小狗在跳舞的人群中“手拉手”嬉戏;拍下老人刚出锅的一碗菜,探讨健康美食;评出社区达人,介绍淘宝购物;拍下宝宝的游戏和父母的微笑,讨论健康成长;讨论小区停车和绿地,聚焦邻里关系……这是采访,也是采风,不知不觉间,一个城市居民的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似乎都进入了他们的镜头。他们举办的一场场社区活动,是对居民的近距离接触,也是对社区的多角度观照。他们不仅是跟踪热点,更是发现居民生活纹理;不仅是在工作,也是在体验城市新民俗。目前,直接面向居民的媒体并不多见,这些还在学校里的大学生,不仅是在实践校园中所学,课余时间做一份工作,夸张一点说,他们更是在做着一项知识阶层联系普通老百姓的事。而且,这是发生在高校里的一场实验。高校,是一片实验的热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