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黄建新)在重庆开县,有一个“学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作为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留守儿童工作。该中心在城区街道、江东浦中心集镇等留守儿童较多的区域,依托当地社区敬老院和校外教育机构等,建立了13个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配备300名留守儿童生活指导教师。在留守儿童之家,记者看到,孩子们“起居饮食有人照顾、学习成长有人帮助、健康安全有人关心”,个个精神十足。

  开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同时也是重庆的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达50余万。截至2010年秋季开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留守儿童85417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2.8%。由于与父母长期两地分离,缺少亲情温暖,心理困惑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消除和化解,个别儿童出现自暴自弃等极端性格。加之学校、家庭之间存在管理衔接的“真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种现状,开县县委、县政府把培养照顾好全县8万多名留守儿童,作为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中共开县县委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决定》,给予政策强力保障。除了建“学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开县还在各个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专项档案,全面记录了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还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教师评价等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大多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现状,开县展开了六大行动,让留守儿童“有学上、愿上学”。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目前全县已经完成5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2年,全县累计将建成1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二是农村幼儿园建设行动。到2012年,累计建成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40所,保证每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三是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创新行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共青团和少先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到2011年,全县将建成130个“亲情视频聊天室”,安装“亲情电话”300部,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和交流创造条件。四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共育行动。县级图书馆利用资源为留守儿童开辟第二课堂,免费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设立爱心书架。五是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断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六是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行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开通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热线电话。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就学状况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失学。  

  同时,开县教育部门从思想、情感、心理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不断校正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向。

  在一些重大节日,开县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系列活动。不少学校坚持班主任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并通过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引导留守儿童与家长每周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写一封信,每年团聚一次,拉近留守儿童与家人的感情距离,弥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造成的情感缺失。

  在开县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中,大量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正在稳步提升,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