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下的平民肖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娥贞娜·菲利克斯·勒固图瓦女士 米勒绘

  ■安夜明

  在米勒较早创作的的肖像画中,不难寻找到一些有迹可循的规律。人物几乎都是半身像,并多以3/4侧面为主要构图方式。画面的背景比较晦暗,几乎胸部以下的人物轮廓线都隐藏在青灰色的背景中。人物的头部准确地定位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眼神极为相似地看着斜下方的某一点。温和又略带含蓄的目光,似乎给凝重的背景添加了一丝神秘,仿佛面对的是神秘背后的天窗或出口。

  以《娥贞娜·菲利克斯·勒固图瓦女士》为代表的肖像画便表现了此类绘画的特点。此作品创作于1841年,这是一位年轻女孩的肖像画,浓黑中略带斑驳笔触的背景将人物聚焦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发型和衣着流露出端庄的气质,墨绿色的衣服衬托着女孩皮肤和衣服的高光点,提升了画面的空间感。透露心灵秘密的双眼似乎饱含了欲言又止的无奈与渴望。米勒内心对人物情感的诠释,是他内心情感在画面中的直接投射和传递。因为人物透露出米勒对农民的认同和关怀,也流露出一种农民淳朴的气息,米勒是一位一直关心农民生活的画家。

  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不难发现,这正是荣格的“移情”和“抽象”学说作用的具体体现。米勒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移到画面中去,实质上应该是审美主体对客体对象的灌注或投射,这种不动声色的投射,让人不禁为艺术家真挚的内心世界所感动。

  从画面的表现技法看,凸显的笔触、粗糙的色彩和粗线条恰恰符合农民血液里粗犷、豪放和自然淳朴的特点。然而却有人评价米勒的肖像画技巧生涩、粗糙不堪。这种指责很显然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真实得让人感动的生命形象会消解掉一切误读。在这幅肖像画中,米勒同样借用了光的效果来增强画面中人物皮肤的光感以及面部轮廓立体的效果,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和视觉特效。从中可以看出,米勒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画面色彩的借鉴和学习,同时也透露出意大利风格的绘画特点。

  批评家朱里亚·卡莱德在他撰写的《米勒艺术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画出他所处时代平民的心理和思想,因表达近代思想使其成为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我想,这还源于米勒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有着与普通人民的内心世界近乎相同的情感来源,这种生命感悟让米勒心中一直印刻着特有的人物形象,所以他懂得在作品中,使这位端庄的年轻女孩拥有强烈的生命感染力,眼神中也似乎流露出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的清苦和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