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维鼎:“鲜艳”了灾区教育的“山里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课堂上 家访 与学生在一起 一家三口刘磊 摄

   ■本报记者 李益众

  任维鼎,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0余年来一直扎根偏远山区,教学水平远近闻名。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他顾不上抢救埋在废墟下的女儿,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震后,他无暇照顾躺在医院的女儿,积极投身到灾后复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为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生活的信心,走出地震的阴霾,他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鼎哥”、“老任”。

  2010年教师节,任维鼎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日前,记者走进平武的大山,探访任维鼎。

  通往平武的山路边、岩石的缝隙里生长着许多结出红色果实的灌木丛。那红色的小果子单独的一颗并不起眼,但是,当一丛丛、一簇簇地出现在漫山遍野的绿丛中,便显得格外抢眼。我们姑且把这不知名的小红豆唤作“山里红”吧。

  走近任维鼎的家人、同事、学生,记者发觉,他的故事并不惊天动地,但他就像那“山里红”,与扎根山区的老师们一起,点亮了山区教育,闪耀着熠熠光彩。

  (1)护娃儿——先救学生后救女儿无怨无悔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那一刻,任维鼎正在操场上。他是班主任,正准备组织本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测试。刹那间,地动山摇,尖叫声四起。他看到两幢原本三层的教学楼,塌陷后不足3米高。

  那时学生还在宿舍午休。任维鼎立即奔向宿舍楼,组织学生向操场有序疏散。幸运的是,宿舍并没有倒塌。

  清点学生的时候,任维鼎发现少了3名学生。他大声呼喊这3个学生的名字,没有人回应。他奔向倒塌的教学楼,急切地寻找学生。

  妻子严永菊站在任维鼎身后,手足无措。“你快去南坝小学救女儿,我救了学生马上就过来。”任维鼎大声对妻子说。

  妻子离去后,他继续呼喊学生,压在水泥板下的3名学生终于有了回应。任维鼎大喊:“你们不要慌,要镇定,老师一定会救你们出来的。”没有工具,他和其他老师就用双手刨。几经努力,终于救出了李天鹏、贺超、唐苏这3名学生。

  “平房的废墟中还有两名特岗教师!”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任维鼎又一次冲入废墟中,与其他老师一起,将砖头一块块捡出来,手被钉子剐伤了都没感觉到。两位特岗教师刘庭宏和鲜梅先后获救。

  紧急抢救告一段落后,任维鼎才稍有喘息机会。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还在南坝小学,生死未卜。当他赶到南坝小学时,那里已是一片废墟,女儿任铌被压在乱砖断板中,很难被救出。

  “他比较擅长指挥人。刚开始,家长们都是乱糟糟的。他一来,就不乱了。从他手上救出来的学生,至少有六七个。”严永菊既埋怨丈夫,又佩服他。

  在好心人的协助下,压在女儿身上的建筑重物被抬开了,但任铌身受重伤,被送到绵阳中心医院,此后又转到重庆潼南医院。5月21日,任铌在潼南医院接受了第一次手术。随后,任维鼎就离开重庆回到学校,跟其他教师一起清理废墟,搬运救灾物资,到安置点上课……

  任铌虽没有生命危险,但伤势并不轻,腰部需要植皮。由于被埋在废墟下失血过多,加之感染,她被迫截去四根脚趾,必须要两个人抬起来才能大小便,严永菊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

  “我打电话喊他去重庆。他就是不去。女儿先后做了8次大型手术,他都没去看一眼。”严永菊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抹眼泪,“在重庆,我不晓得哭了多少次!”

  接到妻子从重庆打来的电话,任维鼎说:“女儿有医院的照顾,我放心。我是一名党员,是一个教师,我的岗位在学校!尽管很多学生身体上没伤,但是他们的心理上有阴影,需要老师的抚慰。”

  严永菊当然理解丈夫心中的大是大非。但是,她有时还是希望丈夫自私点,为家庭、妻女着想一下。幸好,潼南医院的护士和志愿者帮了严永菊很大的忙。任维鼎的一位同事也因儿子受伤住在潼南医院,给了严永菊母女不少照顾。

  “我不后悔,女儿也从没埋怨过我。”事后,任维鼎说。

  (2)坚守——怀感恩之心扎根山区教育

  对父母、对乡亲、对国家、对教育,任维鼎始终怀有一种很朴实的感恩之情。

  任维鼎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他是“老幺”,从小倍受宠爱,很淘气。他读初二那年,母亲去世了。从前贪玩、成绩不好的他像变了个人,懂事了。那段日子,想起母亲的教诲,他常常感到愧疚。

  母亲本来有机会跟随父亲摆脱农民身份,可由于没文化未能如愿。为了避免两地分居,父亲不得不回到农村。之后,父母经常吵架。

  “幺儿,妈这辈子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一定要多读书。”任维鼎一直将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底。

  初二下学期开始,任维鼎学习更加刻苦,成绩慢慢提高了。此后,他考上

  江油师范学校,彻底“脱农皮”了。

  读到师范二年级时,任维鼎的父亲也去世了。那年他18岁,失去了经济来源,跟哥哥住在一起,靠乡亲们帮忙完成了最后一年的学业。“乡亲们真的很好,很淳朴。”这是任维鼎的肺腑之言。

  读中师时,大部分费用由国家承担,学生几乎不用交钱。任维鼎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学期交了50元学费,最后还退了19元。伙食费也由国家补贴,任维鼎因为有体育特长,还可以享受A等伙食补贴。

  那时的中师,办学水平很高,任维鼎学到了过硬的教书技能和育人理念。

  1989年9月,师范毕业的任维鼎被分配到平武县一所村小任教。那是行政区划中最末端的学校,交通很不方便,走路需要两个多小时,生活也很艰苦,但那段时间,他过得单纯而快乐。

  那个年代,不少公职人员都选择下海做生意,并尝到了甜头。很多同事忍受不了山区艰苦而清贫的生活,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工作快满1年的时候,任维鼎也打起了退堂鼓,想放弃教师这份职业。他的哥哥是做生意的,买卖香菇、木耳等土特产,钱来得很快。任维鼎教书一个月大约能挣100元,哥哥一天就要挣100多元。“当时就想挣钱,不想当老师。”任维鼎坦言。

  他禁不住诱惑,假期跟着哥哥们一起出去收山货。他亲眼看到,有些商人收购时缺斤少两,卖出时又掺水。对这种伎俩,任维鼎感到不齿。“我单独去做过一两次生意,尽折本!”

  那时,他意识到教师工作的可贵,学校毕竟是一方净土,跟现实社会不一样。孩子和家长特别尊重教师,使他在精神上特别满足。“教书虽然清贫,但日子还过得下去。我不是做生意的那块料。”任维鼎想起母亲教给他的那些最朴素的为人之道,想到乡亲们在关键时刻的帮助,想到国家对自己学业的资助,他觉得自己没有理由离开讲台,离开孩子们。从此,他再也没有动过离开山区教师岗位的念头。

  这样的省思也让他更明白,在关键时刻该怎么做。

  地震后,灾区教师的生活非常艰苦,长期住在狭窄的板房里。重建完成后,他们住在暂时空置的学生宿舍,一家人挤在只有12平方米大的空间里。“生活的苦是可以克服的。当我们走上讲台,什么都忘了,只想全心全意地教好学生。”任维鼎说。

  在灾后教育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挺下来了。可是,重建完成后,学校变漂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齐了,部分教师却感到不适应了。比如,有些老师眼睁睁地看着教室里的多媒体系统,却操作不了,不会制作课件。

  地震后,学生学会了感恩,更加努力地学习。教师该怎么办呢?任维鼎说:“只有教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师也要学会感恩,把学生教好,这样才对得起支援我们的人。”

  2010年教师节前夕,任维鼎和其他教书育人楷模一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让他激动不已,接连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这也让他感到压力在肩,常常抽时间自学,争取机会外出培训。“我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3)教书——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2010年10月12日上午,任维鼎正在给孩子们讲《清兵卫与葫芦》这篇课文。他先让学生齐声诵读,然后默读课文后附录的文章《画家和他的孙女》。

  教室里,最后一排学生的背已经紧挨着后墙了。墙上,整齐地张贴着6张奖状。这是全校学生最多的班,比其他班级要多20多人。家长信任他,都想把孩子往他的班上塞。他也从不拒绝调皮捣蛋的后进生,不怕他们拖班级的后腿。

  任维鼎走下讲台,跟学生们一起讨论课文。他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事情,就像喜欢葫芦的清兵卫和画家的孙女一样?”学生齐声回答说:“有。”任维鼎问:“如果老师不同意怎么办?比如你喜欢画画,老师不准你画,要求你只能认真学习。”“老师不能打压学生的爱好。”“应该鼓励与支持。”“老师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任维鼎说:“对,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就是!”后排学生大声地喊了出来。

  课后,有的学生说任老师最大的缺点是用四川话上课,有的学生说他很幽默,课堂很有活力。“他上的课,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讲课时,他会有意穿插很多幽默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都喜欢任老师,喜欢听他的课。”学生梁琳说。

  学生肖童说,任老师有时像慈祥的父亲,活泼的时候又像个小孩子,严厉的时候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他对任维鼎讲“南京大屠杀”那堂课记忆犹新。任维鼎在讲那篇课文时,气愤得眼睛、眉毛、鼻子都凑到一块儿了。他把自身强烈的情感体验,都融入到课堂中去了。“上完课后,因为受了任老师的情绪感染,那一两天我们的心情都变得很低落。”肖童说。

  周先(化名)是一个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成绩不好,记生词有困难,而且常违反纪律。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任维鼎看来,却是个单纯、踏实的好学生。周先的优点是积极参加劳动,哪怕是打扫厕所,也不怕脏不怕累。任维鼎经常在劳动结束后夸奖他,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作文课上,其他同学写五六百字,周先也就能写300字。尽管如此,任维鼎也会为周先写一些鼓励的批语。“有进步,一定坚持抽空多看作文书。”“以后争取多用修辞手法和成语。”“加油,再提升一个档次!”

  慢慢地,周先找到了一些自信。现在,每天早晨,他都会提前10分钟来到教室,为全班同学打两大壶开水,成绩也进步了,原来很多科目都不及格,现在平均分提高了20多分。

  “很多老师都瞧不起成绩差的学生。但任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歧视后进生,常常把他们叫到身边,给他们讲作业题。”胥勋和说。

  “看学生就好比看一块钻石,你不能总是站在一个角度。任何角度都可能会有闪光的地方。”任维鼎说。

  为了让学生更闪光,任维鼎在课堂上想了不少法子。“不能局限于课文,我常常找些散文、小说、诗歌念给学生听。”“我常常让学生自学,我只教给他们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我总是提出不同的要求。”“我对学生从不偏心,这可能是学生信服我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任维鼎参加了学校“江油关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课题组,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南坝古称江油关,刘备曾在此驻军,在历史的洪流中积淀下无数感人的史传资料和诗文。任维鼎利用节假日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山寨,观赏家乡的美丽风光,搜集民歌和民间故事。“那些快要失传的山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生活中学语文,是校本课程的一大优势。”任维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