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文学对儿童更具吸引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少儿类型文学长久以来被归入“通俗文学”范畴。但它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也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最重要的阅读生长点之一

  ■本报记者 却咏梅  

  “现在有一种误解,人们往往把儿童文学看成是深度阅读、有难度的文学,而把通俗文学看成是商业的、炒做的、畅销的、缺乏文学性的,但是实际上这难以阐释和推进我们复杂的文学创作。”在近日举行的首届“读友杯”全国少儿类型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上,张之路、王泉根、李学斌等儿童文学专家就当前中国少儿类型文学创作、出版现状及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认为:“发掘新世纪多元共融的儿童文学艺术的格局,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推进少儿类型文学,多元共融应当是儿童文学满足千百万少年儿童文学阅读需要的艺术格局。”

  据介绍,此次大赛从2010年3月开始,历时半年,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篇作品。最后《黑玉》、《风行少年》、《分岔路上遇见你》等18篇作品入围决赛,但一等奖空缺。

  谈到举办此次“少儿类型文学”大赛的初衷,《读友·少年文学》策划人、儿童文学作家李学斌说:“尽管少儿类型文学长久以来被归入‘通俗文学’范畴。但它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也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最重要的阅读生长点之一。但由于文学传统、创作观念、发表园地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这一文体类型,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中始终有些波澜不兴,少儿类型文学佳作匮乏、新人鲜见。”

  在李学斌看来,中国当代原创儿童文学就其艺术性、人文性、经典性而言,与欧美主流儿童文学的差距其实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少儿类型文学层面,中国儿童文学则落后西方不止一个身位。中国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里,一直欠缺类似《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神奇校车》等既具有鲜明类型特征、又饱含阅读趣味的通俗少儿文学作品。李学斌动情地说。“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多年来亏欠孩子们童年阅读的‘文学债’。这笔债,尽管短时间内还无法‘偿还’。但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界、出版界理应尽快行动起来,携手去创造、去改变。否则,这笔‘欠债’是永远没有办法偿还的。”

  张之路表示,类型文学对少年儿童往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为大多通俗易懂,具备很强的可读性。如何能让孩子阅读更多的优质儿童文学作品,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类型文学无疑具备这样的吸引力。

  在会上,专家们对少儿类型文学的界定也进行了讨论。作家杨鹏认为,与纯文学小说相比,类型化小说的娱乐功能更强。一般来说,它有主人公偶像化,小说系列化,产品延伸化、时尚化等几个特征。“儿童文学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比美,拿纯的儿童文学和类型化的儿童文学比美,这是一种误区,因为他们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

  王泉根说:“无论何种文学都要坚持文学作为文学的尺度和标准。一定要注重文学的感动,这恐怕也是对类型文学来说的共鸣。实际上对文学来说,最后能够传承下去的就是作为文学的尺度,它的语言的力量,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

上一篇:读书创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气质     下一篇: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