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突变的内在品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莒县一中,这所曾铸就无数辉煌的省规范化学校,却也一度因为诸多原因,在新课改背景下步履维艰,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昔日的光环蒙上了一层阴影。2009年下半年,侯月映走马上任校长,仅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所昔日的名校就重新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2010年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幅提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合格率迅速攀升至全市第二位,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往年前往外地借读的学生纷纷回返。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莒县一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巨变,是巧合,还是必然?

  ■陶继新 侯月映/文

  侯月映,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高级讲师。

  1984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莒县城阳中学;

  1985年—2003年,在莒县县委党校历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因成绩优异,被评为山东省委党校优秀教师;

  2003年—2009年,先后任莒县夏庄镇镇长、党委书记,其间,“创设村官创业讲坛”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在山东省基层组织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2009年,参加山东省委“庆七一座谈会”,并作为全省唯一乡镇党委书记代表作典型发言。

  2009年9月,调任莒县一中校长。就任以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全面激发师生活力,拓展学校发展内涵,提炼学校办学特色,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使莒县一中这所昔日的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触摸师生心灵,激活生命活力

  莒县一中已经连续几年处于较困难的时期,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可是,侯月映校长上任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发生了巨大而又可喜的变化。

  一、“发现”的震撼

  【侯月映】上任伊始,发现的几个现象,给我的震撼很大。

  抛开教学成绩不说,首先是教职工的心态情绪问题。他们在社会上羞于亮出自己作为一中教师的身份,对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如同看客,不议论,不谈论,不评论;当然,也有议论,集中在对指纹机签到的满腹牢骚。其次让我吃惊的是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已经几年没有举办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没有学生社团组织。一言以敝之,整个学校如潭死水一般!

  【陶继新】您发现的问题,让人第一感受便是那时的莒县一中在社会上的声誉非常低下,甚至到了连校内教职工都不愿承认身份的地步。老师的良知,是干好工作的生命底线,而指纹考勤,则让有良知的老师感到了耻辱,心理的抵触也就不言而喻。学生没有了各种活动,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也就没有了勃发之地。这些与学习张弛相间的必备生命需求链条断裂之后,学习效率不高也就成了必然。可以说,您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啊!

  二、工作的突围

  【侯月映】于是,就从这些问题着手,寻找工作突破口。

  1.对教师“信”

  在教职工方面,我们首先做到“信”字当头,即对教职工表现出充分的信任,抛弃了长期使用的指纹考勤机,实行教师弹性上班制度,也就是上班下班时间由自己说了算。于是,在学生众目睽睽之下排队按指纹的情景一去不复返,给了老师更多的尊严与自由。同时我又竭力畅通与每位教职工沟通交流的渠道,设立校长信箱,公布校长邮箱,每日必看,每件必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绝不让其成为摆设品!还实行了生日谈心及特情慰问制度,每位教职工生日时都会收到由我亲自签名的生日贺卡及蛋糕,定期不定期地和每位教职员工谈心,听取意见建议;教职工遇有婚丧嫁娶等重大特殊情况,学校领导都将登门慰问;学校承诺并坚持每月为全体教职工办一件实事。定期邀请离退休老教师到学校参观座谈和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给予他们充分的尊敬。学校还统一为每位教职工订做了校服、制作了校徽,广泛征集集体宣誓誓词,开展了教师和职员分别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宣誓等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唤醒每位教职员工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陶继新】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凝心聚力才能有效开展工作。老师的工作,有的时候是很难量化的。同是教一节课,备一小时课与备四小时,是不一样的;全身心地爱学生与对学生一点感觉都没有,也是不一样的。关键是要调动其内趋力。实行弹性上班制度,给了老师更多的尊严与自由,而尊严与自由可以生成一种巨大的工作能量,从而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

  您的校长信箱名副其实,真正成了校长与师生即时沟通的有效载体。学校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信箱了解并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从而化解了矛盾,提升了学校领导的民心指数。

  教职员工切实感受到领导的真情关怀后,便会“不令而行”地努力工作。他们用纯净的方式,来表达对校长的感激之情。而且,由此还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学校氛围,增加老师的幸福指数。教职工宣誓是一种仪式,同时也是一种庄严的心灵承诺。久而久之,就会将这种承诺内化到心里,并外化成关心学生、热爱学校的具体行动。

  2.对学生“爱”

  【侯月映】在学生方面,我们心存一个“爱”字,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平等相待,真诚相向。记得我就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餐厅全部配齐了餐凳,让学生坐着就餐,从而结束了莒县一中学生自建校以来站立就餐的历史。敞开校长室的大门,随时接待学生来访,对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反映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或解释。

  【陶继新】不要认为学生不谙世事,其实,他们聪明之至。校长将他们视作有人格的大写的人,他们也将校长视作可敬仰可信赖之人。于是,他们与校长没有了心理的栅栏。这种心灵相通,恰恰是校长取信于学生的本质力量。

  【侯月映】二是时刻激励,培养意志。学校组织各班进行集体宣誓竞赛活动,誓词、形式由各班自行拟定,每周一升国旗后,三个年级各出一个班,在主席台面向全校师生宣誓,期末进行评选奖励。还有这么一个小插曲,2008级26班在集体宣誓时话筒出了问题,连续卡住了三次,学生非常懊丧,对此,在他们宣誓完后,面对全校师生我及时点评,赞扬他们面对挫折沉着应对的作风,并借此进行抗挫教育。事后,这个班全体同学集体签名写信感谢校长鼓励,并表示要坦然面对挫折与困难,不屈不挠走好人生道路。

  【陶继新】“话筒”出问题是一个偶然事件,处理偶然事件需要机智,更需要爱。一个不爱学生的校长,在这个时候,也许会大发雷霆。而您呢?非但没有批评,反而当场表扬。这是机智吗?是。但这更是您的爱学生之心的自然呈示。因为您爱学生,所以,您便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到可爱的东西。反之,如果不爱学生,就会从学生的行为中看到不可爱的东西。而爱与不爱,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学生的感谢信会令您感到欣慰莫名。同时,这也会令学生增加对学校的信任指数,增加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而这,恰恰是学生一生成长必备的意志品质。

  【侯月映】三是心灵呵护,及时关爱。学生经常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仅靠两名专业心理学老师是杯水车薪,难以得到及时全面解决,于是探索成立心理咨询团。以两名专业老师为基础,教师自愿报名,经过专业培训、考试考查、聘任上岗,36人组建成团,利用就餐后和周末等时间,轮流值班,每次四人,一人一室,为学生提供广泛持久的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截至目前,已接待来访学生近2000人次。

  【陶继新】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心灵的滋润。面对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灵呵护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而心理辅导老师人数太少,与有心理问题学生人数之多,形成一个很大的反差。可是,真正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者,并不属多数。你们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竟然有了36位“上岗”的团队人员。更重要的是,这些“愿者上钩”的老师,对学生情况大多了如指掌,而且关爱有加。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尚且处于萌芽状态时,便及时地得到了解决。学生有了阳光心态之后,还会向其他方面辐射,于是,就有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命景观。

  【侯月映】四是张扬个性、树立自信。定期举办“校博会”。“校博会”就是学生才艺技能博览会,既是才艺大展示,又是技能大比拼。“校博会”每两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如“书画艺术博览会”、“手工汽车展”等,各班设立展台,现场展示或表演。

  【陶继新】多元评价学生,才能让“多元智能”的学生人尽其才。学习好是好学生,书画好也是好学生,手工妙也是好学生……校博会,可以让一些学习未必突出而才艺超群的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在这里一展才思,得到师生的赞美,并由此生成特殊的自信心。在这方面形成的自信心,还可以延伸到学习及其他方面。于是,原本认为的“差生”找到了“感觉”,从而有了走向成功与自信的可能。

  构建学校制度,内化形成文化

  学校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每天总是有一些新的事情在等着处理。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制度文化的形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一、问题的严重性

  【侯月映】我发现,有四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学生普遍使用手机,而且不少人用手机上网聊天,甚至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并由此带来很多问题。二是有不少学生逃课,更有甚者逃夜进入社会网吧。三是个别老师责任心不强,私自停课、调课,监考看报纸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家却习以为常。四是班主任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陶继新】您说的这些现象,在其他学校也并非新闻,人们对此却多是束手无策。这反映了学校领导责任心的淡失与管理上的缺位。可是,由此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对老师形象的损害,却是显而易见的。当学生不再像学生,老师不再像老师的时候,学校这个教育的圣地也就少了教育的功能。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段得不到优质的教育,就可能由此步入歧途。遗憾的是,有的学校领导对此已经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您初到学校,不但发现了这些问题,而且敏感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这说明您有一个校长的道义感、责任感。这,也许正是您的以“严”为特色的制度文化产生的原因之一吧。

  二、制度的有效性

  【侯月映】是的。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严谨的作风,教育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也难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只有必要的制度才能保证严明的纪律。

  【陶继新】制度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要素,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不过,这一文化如何产生,又如何执行,却是大有学问。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产生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执行力,这种制度就会形同虚设,甚至可能是起负作用的一种负文化。

  1.让学生自订“公约、公决”制度

  【侯月映】的确,制度很有意义,制订制度的过程也很有意义。要让制度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靠传统的强迫命令,效果有限,而且也难以坚持,必须创新做法。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实施了“公约、公决”制度,即践行《同学文明公约》和《违纪学生公决》制度。

  《同学文明公约》,由学生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制订,内容包括“不玩物、不丧志、坚决向手机说不”,“不经老师家长同意,不进社会营业性网吧”等等。学生会发出倡议,各班制作手抄报,人人签名,在全校展示。接着,校学生会又组织召开全校学生誓师大会,每位学生都在《同学文明公约》条幅上一一签名,学生会监督文明公约的实施。这样一段时间后,政教处遂将其内容定为学校纪律,学生们就不再有抵触情绪了。针对入学新生,学校则先入为主,仿照《同学文明公约》内容,订出“新生入校八项承诺”,与入学体检通知书一并发放,经学生及家长签名同意,作为录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