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贵 一棵风沙中的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歌歌声甜 刘金贵 绘 刘金贵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工笔画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三月三 刘金贵 绘 此曲只应天上有 刘金贵 绘

  笔是“心”的凝练,刘金贵在功利浮躁的社会中,能够潜心笔墨,没有一笔的苟且,没有一丝的敷衍,没有毫厘的骄奢之态

  ■中央美术学院 王工

  26年前,刘金贵在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先后在连环画年画系和中国画系教学。其间,他汲取了丰腴的民间滋养继续他的创造和教学。他质朴地“采本拾真,剔除矫情,摒弃繁缛,唯取真淳”,得以尽情表现对民间情感的融通和对民间滋养的吸纳。

  刘金贵尊重传统,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以坚实的工笔绘画基本功力坚守着以传统为本、借鉴兼容的创作立场,既谙传统绘画深髓,又有对当代艺术的精深理解和研究。他的人物画以民间艺术为个性表现视角,蜕变于工笔人物的传统造型和传统笔墨,构图精妙,造型精整。他用心感受和表现生活,以苍润、疏淡和娴雅之美,逐渐形成自身独具唯美典雅和意蕴隽永作品风格。

  刘金贵正逢盛年,他的教学和作品都广受社会关注。他的笔墨人物造型简约生动,以线见长,他用线功力近30载,果断洗练,从不打底,成型在心,悬腕而就,笔态线韵淋漓尽致,神形具备,以独特的驾驭力和走线范式,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工笔教学中以“刘家样”著称。他以低调对待取得的成绩和受到的推崇,他的成就反使他沉稳而不浮躁,融入于长久的耐性之中。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展中,他选择“三月三”的苗家山寨为题,完成《此曲只应天上有》和《三月三》两个高2.4米、宽1.16米巨幅工笔人物力作。

  三月三,花繁柳绿,杏雨幽幽。对歌的节日,情人的节日,一曲烟雨天地美,一曲春风山河秀,歌如云,歌似海。《此曲只应天上有》使画家的构思,避开了“三月三”苗寨繁闹恢弘的对歌场景,截取构图了5个形态各异、风姿绰约的女孩子。她们身着苗家盛装,侧背躯体,梳裹就风鬟雾鬓,插满银饰鲜花,缀满翠玉丹霞,绣片艳丽夺目,精细入微。人物纤纤细手,手中花香,溢出画面,发结、流苏、耳环、项圈、手镯,腰间挂件、衣带、脚链,无不透出画家的匠心而摇曳生姿。左侧女子竟以歌喉引来一只小鸟,羽色翠绿欲滴,醉落肩上,成为人物附加物中最为精彩的神来之笔,使人顿感美不胜收。难得见到如此大幅的工笔人物身上如此多而复杂的服饰,纤细的手态灵动至极,艺术中的和谐与美,是对比产生的,将人物服饰手姿描绘得精细入微。此时恰到好处地略去被鬟鬓半遮的脸部五官,却表情俱在,情浸满面,缺处尽为想象飞腾的空间。其对整体衣饰的深入描绘,尽显画家对民间民俗观察研究的一丝不苟与入微精深。

  画面的歌声,情飞满天,心飞满天。歌声震落花瓣,飘飘洒洒,落英缤纷,是画家神来之笔的又一精彩,令人惊叹此曲只应天上有。

  同一题材的另一作品是《三月三》。夜幕低垂,河边燃起成堆篝火,女孩们浓艳的盛装和佩戴的银饰,在火光下染成金色,与黑色夜幕强烈对比。3个女子俯身放逐河灯与画家精心塑造的手指的动姿,渲染着另一种华丽。

  百褶裙裙纹走线突出了画家线描的超凡能力。平行走线,等距等长,有别于传统工笔条线。一线到底,条条流畅,突出着百褶的质感。人体俯身,手臂下探,由于臀部的隆起,拱成的人体弧线,强调着女性的优雅与美感。河灯漂然水面,忽闪忽现,似在仙境之间。

  笔墨形成了形态与韵律的统一、精湛与概括的统一、秩序与清晰的统一、严整与灵动的统一和静谧与洒脱的统一。而完成具有装饰感与真人等大的工笔重彩创作中,人物外在形态与内在神韵的形神统一,具有何等的难度。选题难,布局难,出语言也难,挑战传统挑战大师难,挑战自我更难。刘金贵深知难,却知难破难,造险破险。容易的事没有魅力,难度重重,才会魅力无穷,他因此执著而乐此不疲。

  刘金贵潜心创作的代表作《二十四节气图》:《谷雨》、《立夏》、《夏至》和《秋分》4幅作品中,季节的轮转和色彩置换,烘托着作为标志的“经典”——玉米地的时空显现与存在。现实中,谷雨节气只是播种的开始,在画家的笔下就有了扬花抽穗、果实肥硕,“冬至”、“大雪”时的玉米地将如何处置呢?此乃画家在心田的播种、耕耘和收获。他以意工、笔工、色工,表现出卓尔不群、挑战传统的冲击力,彰显着全新的个性面目与视觉感受。需要指出,“逸笔”——准确地说是刘金贵所独创所独有的,逸笔不等同于写意,以走线律动的准确与到位、以独有的文雅与娴静显现出与写意画家的豪写笔墨本质的不同。他的逸笔随意而精心,以园田乡野诗情来吟颂内心的唯美,以寄情抒怀。他本真地追求对意境的营造,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悠扬、婉转、轻快、如诗如歌的化境,平静而淡然,闲适而清和。田园中的夏暑,暮色中的冬雪,画境空灵,可游可居,神与物化,心与天游,成为作品中超越现实的艺术特质。

  刘金贵20年前在作品中呈现的清新蕴藉、静谧幽邃的审美灵动和地老天荒、真情永在的亘古情怀,今天仍深深地隽刻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他笔墨作品的精神特征。

  刘金贵不会骗自己,更不会取巧于受众,对于画面的微小处理,一只蝌蚪的出现,一方豆章的位置,无不经意思考,竭己之笔,尽己之能,成全他的笔笔精彩。

  金贵淳朴得有些“土气”,却视艺术视笔墨为生命,这是给予艺术和自我的尊重。他不像志不在画的画家为势位之扰,而心不在画中,浓烈的个性,使他以一切非艺术、伪艺术为标靶。

  他常于辽阔处惆怅浩叹,被人事触动而伤高怀远,处满山啼鸟时,可举头见大鹰,他永远思考永不满足永远追寻。他筹划用3年时间完成《三英战吕布》、《荆柯刺秦王》悲壮的作品,以一种英雄崇拜的度与势,向传统和大师挑战。笔是心的凝练,刘金贵在功利浮躁的社会中,能够潜心笔墨,没有一点苟且,没有一丝敷衍,没有毫厘骄奢之态。

  刘金贵双眼清澈、身材微胖不高,出生在内蒙古包头的他,常用泛西北口音说:“我们那儿,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他是风沙中的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