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金凤凰 村校大变样
■本报记者 刘玉
阳春三月,辽北大地春意初显。在辽宁农村中小学校采访,所见所闻令记者如沐春风。
教室里书声朗朗,语音室键盘作响,校园内笑语欢歌,操场上舞姿飞扬,以往“死气沉沉”的农村学校生机勃发。
这一切源于辽宁省实施的“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早在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待编安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师范本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2009年,辽宁省将此“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合并实施。到2010年,全省共有7654名师范类毕业生被纳入“农村从教计划”,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第一线担当重任。
农村教师结构改变
铁岭市昌图县七家子乡二河村,地处辽宁最西北,与内蒙古一河之隔。村里的小学两排平房,漆成天蓝色,虽简陋却很整洁。
2007年,从铁岭师专毕业的韩胜利和冯晨雪来到这所小学。至今仍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自己在教室里上课,窗外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娘扒窗户往里看,持续了近一个月。村小负责人孙立仁说:“学校10多年没有年轻人了,村民是来看新鲜的。”
其实,孙立仁自己也爱把目光投到这些年轻人身上。“2009年又来了两个大学生。4个年轻人把学校的气氛鼓捣得热热闹闹。”操场上,年轻人和孩子们追逐嬉戏,踢毽子,玩篮球,唱歌,跳舞;计算机教室里,孩子们和年轻人学说英语;就连学校的板报也让年轻人描画得五彩缤纷。“这样干才有奔头啊!”
以前,学校英语课没人会教,放放磁带;体育课不愿动,跑步糊弄;音乐课没“细胞”,放录音机。六年级班主任、57岁的张占山老师无奈地说:“老教师也使劲儿往前赶,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成绩总是全镇倒数第一第二。”孙立仁曾几度想辞职,“教学质量太低,愧对村民。”
二河村小教师“老气横秋”的状况在辽宁省农村中小学并非个例。据了解,自从2004年辽宁省取消师范类毕业生统一分配后,农村中小学补充新教师失去保障,有的学校多年未进一名新教师,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断层现象严重,村小尤甚。
“大学生的到来,改变了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状况,基本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农村孩子初尝教育公平的成果。”铁岭市教育局局长高景铎说。
农村课堂有了活力
新宾县木奇镇上堡小学是抚顺市东部山区的一所完小。在学校五年级教室里,记者发现,两人一桌的课桌两两相对,分三组摆放,11名学生跟年轻女教师英娣之间的讨论十分热烈。课堂上,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体现得恰到好处。
提起英娣,47岁的村小负责人吴连鹏眉开眼笑,“英娣可是学校的宝贝。”英娣从渤海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2010年初通过“农村从教计划”来到上堡小学,立刻被安排当四年级班主任。学校把探索高效课堂的改革试验交给英娣。
(下转第十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