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优质均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山东省威海市,4.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学生一样享受着优质教育。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得到和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威海市崮山中学,随进城务工父母来这里的侯荣荣(前左一)在体育大课间时抖空竹。 参加兴趣小组的侯荣荣(前)在练习舞蹈。

 【新探索·新亮点】

  亮点1 素质教育劲风吹拂

  2007年以来,我省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为目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中小学教育转向依法治教、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的轨道上来。

  坚持以规范办学为基本前提。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所有学校统一规范办学行为,统一给学生、教师减负,有效地打消了不同地方、学校和家长的顾虑。同时,紧抓落实环节,建立督查问责制度,通过在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违规办学举报电话、信箱,建立违规办学网上挂牌督办制度,综合采取专项督查、暗访抽查、来函来电随查等形式,严查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对违规学校和出现多次严重违规办学行为的地方,给予严肃处理。

  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重点抓好课程开齐开全工作,将课程开设情况与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省级规范化学校评选挂钩,课程开设不符合规定的将予一票否决。每年定期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评估情况纳入省政府对各市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估结果。

  坚持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引领。在构建考试评价机制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

  坚持以教育督导为重要保障。突出素质教育在督导中的权重,提高素质教育在政府教育督导中的分值。2008年,我省首次开展了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2009年、2010年,又开展了办学条件专项督导,把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2011年起,实施《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通过建立规范办学长效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加快高考改革、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育家办学、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等,继续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亮点2 三大工程强师强校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差距,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差距。2007年以来,我省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主题,按照“倾斜农村、强化骨干、着眼全员”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三大工程,初步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以集中培训模式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研修模式为主、全员培训以远程研修模式为主、财政项目重点倾斜农村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2007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已培训全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8162名、农村初中教师65146名,广大教师对培训总体满意率高达99%以上。

  二是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2004年以来,该工程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培养周期内省财政为每人提供5万元专项培训经费。同时,所有名师和名校长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开设名师工作室,并带动8名-10名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工作群组,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深的层次上发挥名师人选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2007年以来,我省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连续3年对全省10万高中教师进行全员远程研修;2009年至2011年,将完成对全省初中教师的全员远程研修;在2010年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起将组织全省小学教师开展全员远程研修。全员远程研修已成为深受我省广大教师欢迎的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的专业发展模式。

  亮点3 督导问责保驾护航

  近年来,为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我省密集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套工程、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即“热水、热饭、取暖和改厕”工程)、初中学校探究实验室建设试点工程等,这些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2008年,我省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为各级政府在县域内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供了基本标准。

  从今年起,我省正式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具体抓好7项重点工程:普通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普通中小学场地与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普通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普通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普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普通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设施设备配备工程、普通高中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及普通中小学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工程等。通过深入实施以上工程,到2015年全省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将教育投入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政绩“一票否决”的指标,重点考核各级政府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率、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情况、规范办学情况等指标。

  对学校办学建立省政府评估验收机制。从2012年起,将分期分批逐县验收各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厅长访谈】 

  将教育事业纳入科学发展新轨道

  ——访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

  记者:近日,山东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请介绍一下山东省的具体规划?

  齐涛:按照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我省确定:到2015年,率先在县(市、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市域内均衡发展。依据这个发展目标,我们拟定了全省140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规划。

  具体设想是,到2012年年底,全省大约一半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5年年底所有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省级人民政府认定。

  记者: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请问山东在这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齐涛:改善中小学学校办学条件是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山东的主要做法是,以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为统领,分类推进,分项实施,尽快缩小城乡间、学校间的办学条件差距。

  近年来,我省为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先后密集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套工程、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初中学校探究实验室建设试点工程等,这些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从今年起,我们将正式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

  记者:教育部有关文件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山东省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齐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只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就会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改善办学条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教育理念和体制机制的转变,这是比较困难的。2007年起,我省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为目标,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主要任务是:建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长效监管机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完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等等。

  二是全面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三大工程。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设20个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

  三是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将我省教育事业纳入科学发展新轨道。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把教育投入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一票否决”的指标,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对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生均拨款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率、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规范办学行为等指标。

  【进展与规划】

  统一城乡标准力促全省均衡

  山东省教育

  推进均衡发展、促进公平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意,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必然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山东省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事关民生和社会公平的战略性任务,在创设制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配置、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科学决策打造均衡制度

  研究和制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设定了普通中小学校学校设置与规范、用地与校舍、设施与设备、师资与经费保障等方面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这一标准完全摒弃了过去城乡二元办学标准的传统做法,将城乡办学标准合为一体,为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

  制定《山东省中小学基本管理规范》。把规范学校节假日、作息时间、课程设置、考试、作业量、教辅资料、教师坐班等作为重点。在规范办学行为的过程中,严查举办校中校、校中班等违规行为,认真清理和规范改制学校,注重疏导解决择校失序、班额过大等问题,引导各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建立政绩考核和评估验收机制。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把教育投入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重点考核市县政府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生均拨款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率、市县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等指标。

  鼓励探索建立激励机制

  2010年初,山东省政府在威海市召开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义务教育条例为抓手,牢牢把握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矛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确立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推广各地推进教育均衡的新举措。近年来,先后推广了济南市以中考招生指标生分配为抓手,限制学生择校的经验;威海市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经验;招远市减负增效、深化“一评二挂”中考改革的经验等,为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对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的17个县(市、区)给予了表彰,同时,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评选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