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从1991年国家教委关工委成立至今,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已经度过了20个春秋。这是关工委组织从无到有、队伍从小到大、工作由点到面不断发展的20年,是广大老同志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20年。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程,总结取得的主要经验,对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工作回顾
教育关工委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开创探索阶段(1991年—2004年)。“文革”结束后,许多老教育工作者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发地在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关心、教育、帮助青少年的工作。到80年代中期,在当地党政领导支持下,江苏如东、黑龙江哈尔滨、广东等地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组织,发挥群体优势,立足基层,就地就近开展了关心下一代工作。1990年2月,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国家教委党组于1991年成立了国家教委关工委。与此同时,各级教育关工委组织也相继建立。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动员、开展培训,推进组织建设。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教关厅[2003]1号),明确了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指明了努力方向。
巩固发展阶段(2004年—2009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规定“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首次把“五老”队伍与教师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并列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支队伍之一。这个阶段主要是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开展各种有效活动,推进基层建设,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深入提高阶段(2009年至今)。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关工委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充分地发挥关工委的作用,贯彻中央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批示的精神,2009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总结了关工委建设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规定,提出要求,为关工委的工作和制度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把工作推向深入提高的新阶段。
20年来,在部党组正确领导下,各级教育关工委努力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一)以德育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新形势下培养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关工委的工作在三个层面逐步展开。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积极配合学校对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参与学生党建工作。三是配合高校开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中青年理论家打基础的工作。
各级关工委围绕中心工作,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结合重大庆典和重大历史事件,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许多高校关工委组织老同志积极引领、支持大学生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会、研究会等自学组织,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此充分肯定,要求加以宣传。各地关工委先后成立了8万多个“五老”报告团、宣讲团,对青少年作了217万场(次)报告,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0亿多人次。部关工委主办和参与主办的“五好小公民”、“中华魂”等读书活动,累计吸引了13亿人次青少年参加,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参与学生党建工作
随着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高校规模的扩大,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聘请老同志担任党建组织员,既充实了党建工作队伍、缓解了专职党务干部特别是组织员数量不足的压力,又为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提供了平台。实践证明,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举措,也是学校关工委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要求在有条件的高校推广。2010年6月,部关工委与思政司共同制定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10]2号),使之成为关工委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普遍开展起来。
(三)探索现代家庭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各地普遍开办家长学校的基础上,部关工委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性会议,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并于1999年和2009年分别建立了家庭教育中心和家长学校教材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家教工作培训,开展家教工作理论研究,交流、推广关工委开展家教工作经验,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家长学校系列推荐教材。在部关工委的推动下,涌现出了江苏省东台市家庭教育一条街、吉林省家教咨询中心、安徽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青岛市家庭教育大集、湖南省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等一批典型。2010年又在全国启动了120个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
(四)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是关工委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从1992年起,部关工委召开了多次全国性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举办社区教育论坛,并于2002年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创办了《社区与教育》杂志,宣传推广社区教育理论和经验,对学校、家庭、社区三教有机结合进行了积极探索。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关工委组织老同志、班主任、家长和优秀学生代表,帮助和转化后进学生的“四帮一”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成功模式。“四帮一”活动使全市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判决人数以30%的比例逐年下降,有效控减了学生辍学和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同志肯定它有推广意义。
(五)实施“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
以老带新、薪火相传是教育系统的优良传统。在“普九”和扫盲工作中,关工委发动离退休老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成立教育咨询站,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为“普九”作出了贡献。今天,在大中小学,老同志广泛参与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工作。在互动中,老同志自身也得到提高。为配合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0年6月,部关工委在辽宁省辽阳市召开了现场会,总结推广辽宁省教育关工委为培养青年教师,实施十年“青蓝工程”的经验。“青蓝工程”是关工委开创的爱心工程,是从源头上关心下一代的基础工程,是体现教育关工委优势的特色工程。已经成为又一项广泛开展的经常性工作。
(六)关爱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
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1993年,部关工委就联合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武汉市教委,在武汉召开了部分省市个体工商户子女教育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应采取的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深入,各级关工委及时把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作为关爱对象,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学习和就业指导、捐资助学等,办了很多实事。广东省阳山县对初中毕业回乡青年进行职业培训,就取得了很好效果。2009年,部关工委在四川省南充市召开了部分省(市)教育关工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推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还有许多老同志身居穷乡僻壤,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对外出打工人员进行义务培训,带领群众致富,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七)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紧密配合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地关工委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质量上乘、材料翔实的专题报告或理论文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关工委和百万老同志的努力工作,形成了领导尊重支持、广大青少年受益、亿万家长欢迎的喜人局面。
二、基本经验
20年的实践和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党政领导重视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根本保障
多年以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仅近两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就多次批示,强调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利在当代、功垂千秋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关工委的工作,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表示亲切问候,提出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对关工委的强有力支持和鞭策。
20年来,从教育部历届党组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党政领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为关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许多地方已将关工委工作列入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纳入对各级领导和单位工作的考核之中;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把关工委的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迄今,省级教育部门和部直属高校都有现职领导在关工委担任领导职务,有专人分管关工委工作。以党组20号文件为标志,理顺了关工委的体制。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同志,对教育系统各级现职领导提出的“思想认识、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关心支持”四到位的要求逐步落实。
各级领导对关工委的重视和支持,源于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是老同志卓有成效工作的结果。因为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才有今天的好局面。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做好关工委的工作,是对那些妄想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向、阻止我们前进脚步图谋的一个有力回答。这项工作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坚持做好的神圣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必将走向新的辉煌。
(二)健全组织、壮大队伍是关工委的工作基础
健全的组织和不断补充的老年志愿者队伍是关工委工作持续开展的基础。关工委是群众和基层的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坚持教育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它把个人分散的行为变成了有领导、有组织的工作,把个体努力汇集成了整体优势,把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成了一项神圣事业,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少年教育的新路子,成为青少年德育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覆盖城乡亿万青少年的组织网络,拥有了一支158万老同志的工作队伍。关工委的建立和发展,是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范例,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
(三)24字方针是关工委工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方针,揭示了关工委工作的规律性,是关工委做好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的科学定位,甘当并当好配角,处理好“主导”和“主体”、“有为”与“有位”的关系,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主动作为,到位不越位,出力不求索,帮忙不添乱,赢得在职领导的敬重和支持,这是所有先进典型的共同体会。
“因地制宜、量力而为”是因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关工委必须从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开展工作。各级关工委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纵向不是隶属关系,上级关工委对下级关工委负有组织、指导、协调、交流和服务的职责。横向不攀比,但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前进。这也有利于现职同志领导和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关工委是依靠老一代来关心下一代。对参与工作的老同志要关心和支持,不定指标、不压担子。实践表明,与现职工作不同,没有内外“压力”的宽松环境,适于关工委开展工作,有利于调动和发挥老同志的积极性。
“立足基层、注重实效”反映了关工委工作的特点。关工委的关爱对象、工作队伍、活动开展都在基层,效果、经验和问题也出于基层,搞好基层建设是强基固本,打牢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配合适时、活动适量、参与适度、方式适当,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