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五万小学生亲近母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徐世兵

  “拇指食指左右捏,中指顶在笔下边,无名小指点在下,笔杆靠在虎口边”,伴着悠扬的古琴声,孩子们在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描摹。这是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金都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的每天20分钟的习字活动。

  “每天早上来到学校,读古诗、念三字经,太好玩了!”该校学生陈飞说,“通过每天下午的练字,我的写字速度不但快了,字也变漂亮了。”这是武昌区实施“20+20亲近母语行动”小学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给孩子带来的可喜变化。

  武昌区教育局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提笔写字越来越少,说话、写作文时语言贫乏现象越来越突出。同时,一些家长和学校对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片面关注,使得母语慢慢被边缘化。“周末时间,大多数孩子是在各类‘奥数’、英语班之间奔波。”武昌区教育局局长王兴文说,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

  为加强孩子们对母语的热爱,从2010年9月起,武昌区在小学生中实施以“20+20亲近母语行动”为依托的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让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给孩子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他们对母语的认同感。

  武昌区要求,全区小学一年级六年级,每周给孩子安排四节20分钟的诵(阅)读和五节20分钟的书法时间,并对识字写字量和阅读背诵量作了明确规定。区教育局预计通过6年左右时间,使全区5万余名小学生诵背经典篇目累计达到240篇,经典阅读累计达到150万字,习字累计每年80课时。

  如今,走进武昌区任何一所小学,孩子们清晨诵读经典的天籁之音、午间静心习字的温馨之境都会让人流连忘返。孩子们在大量诵读与书写过程中,言变得美了,行更加优雅了,传统文化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