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职教为产业升级定制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曹奕

  这个学期,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07级学生陈建,除了要在本校上课外,还要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工专业实验室上课、做实验。目前,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之间像这样开展合作,在常州的职业学校中已屡见不鲜。

  近年来,作为苏南地区较发达的城市,常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常州的职业教育也“借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集聚职教特色资源,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量身定做”高级应用型人才。

  地处该市北部新城的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其旅游服务相关专业在全省业内享有盛名,以该校为核心的常州旅游和物流实训基地即在筹划之中,建成后北部新城其他几所新搬来的职校可共同使用,而旅游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又正应合着常州北部新城未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定位。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常州市总体布局,调整职业教育资源。在高职园区的基础上建成城西职教园区、城北职教基地以及城东职教联盟。这些职教“共同体”的分布基本覆盖了城市四面八方,包括市区所有的中职学校以及部分高职院校的新校区。与此同时,常州在布局调整中要求,同一职教基地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必须“错位发展”,并依托相关区域职业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公共性、示范性实训基地,最大限度满足这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为响应市政府开发“常州东大门”的发展战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城东职业教育联盟基地的主力军迁入了城东新区,而同在城东的南车集团和常州铁道高等职业学校对这一动作早就盼望已久。南车集团与铁道高职学校在焊接技术与轨道交通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机械加工方面如数控和模具方面一直显得薄弱,而这恰恰是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的强项。“几方的合作一拍即合,目前从学生实训、专业开发到产学研基地等一系列的举措都在磋商中。”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校长王亮伟介绍说。

  在职教资源逐渐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集聚、转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也更加明晰自己的产业服务功能定位。很多学校开始根据当地产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新专业。今年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就新设了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以适应目前企业管理中日益重要的财务信息化趋势。“现在的企业,越来越要求财务人员在精通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信息技术,我们学校所处区域的中小企业也开始逐步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这个新专业推出之后,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校长王亮伟告诉记者。

  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梅向东说:“今后我们将试行应用型本科和技师职业资格双证制,推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探索以培养本科层次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技能大学模式,真正打造一个贯通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的现代职教体系,为整个常州大市经济发展输送量身定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