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非用测评求“安心”
近日,某省将劳动教育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实现了对该课程的记录和评价。如此一来,劳动课再也不会“可有可无”了。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客观需求。
但教育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只要一开课程,就必然要和测评进行挂钩,似乎不测评就无法开展,而测评是应试主义惯用的手段,这种用应试主义的手段来管理和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
测评是一种量化工具和衡量标尺,在劳动实践中用来检测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否合格,作为一种参照物,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一旦和评价挂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要素,其功能和价值就类似于语数外等学科的考试了,就烙上了应试的烙印。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带去很大的心理压力。
参加劳动实践,提高必要的操作技能,这本是自觉自愿的事情,也是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之一。如今要考核要测评,不做还真的不行,头上不觉又戴上了一个紧箍咒,学生心里能舒服吗?即使劳动课测评达标了,恐怕也难以完全发挥出劳动本身应有的内涵和精神,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知识的源泉”这个道理。
加强素质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课程之所以难以广泛推广和实施,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教学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在理念没有改变而妄图用强制的手段推行劳动教育,结果只能是导致教育的混乱和错位,甚至会出现学校为了让学生过关而弄虚作假的现象。
劳动教育课也无法进行准确的测量。可以说,人们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劳动,只不过有脑力和体力之别。劳动课各学校基本上都设置了,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劳动教材,即使地方课程有,也大多内容单薄,好多东西脱离学生的实际。现在骤然增加考核,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学校只能临时搞突击,从网上下载些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交差,根本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劳动教育应该加强,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人本身必备的一种素质。应当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从而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今天加强这个、明天加强那个,用过去应试主义的套路来指导工作。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改变教育单一的评价模式,让学校和老师们能静下心来安心做教育。让学生们不再有考试的压力,变要他做为他要做,这样随时都可以进行劳动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不仅在课堂,在学校、在家里和社会上都是可以的。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