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田:在孩子身边建温馨的“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艾志飞 何典军 何星辉)“爱心妈妈”“农村‘五老’”“留守儿童学习基地”……如丝丝春雨,润泽着湖南省新田县2万多名留守儿童的心扉。新田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该县5万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达2万多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匮乏,但缺乏的是父母亲情以及正常的家庭氛围。关爱留守儿童,不仅仅在于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必须带着感情去关爱留守儿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疼爱。”该县教育局长刘高庆说。近年来,新田县统筹各方力量,按照“安全有保、生活有助、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心理有依、活动有地”的要求,在孩子身边建设一个温馨的“家”。

    “爸爸,我在学校挺好的,不用挂念……你也要保重好身体啊!”借助亲情视频通话,枧头学校八年级的刘娇在约定时间和远在广东打工的爸爸“见面”了。据该校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教师介绍,他们每周都会定期开放亲情视频通话室,让留守孩子和爸爸妈妈聊近况、诉思念。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学校是主阵地,当地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以校为单位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枧头学校还依托乡村少年宫的优势,开办了书法、绘画、二胡、葫芦丝、陶笛、军鼓、电子琴、手工制作、舞蹈等兴趣班,并开放学校图书室、学习室、影视播放室以及其他室外活动场所。学校对双休日自愿来校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午餐,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与此同时,该县以村活动中心或村校教学点为依托,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充分调动社区干部、村两委干部、农村“五老”等爱心人士、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做留守孩子的“代理家长”。同时,组织计生、卫生、团委、教育部门干部职工、假期返乡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携手成立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学校、村(社区)、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经济资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让留守儿童真正感觉到“妈妈”就在身边,心里不再孤单。走进三井乡晒鱼坪村留守儿童之家,笔者看到19名留守孩子有的在阅览图书,有的在打羽毛球,还有的在下象棋……其乐融融。村民告诉笔者,该村没有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设在村里的活动室,村支书和爱心家长自愿担任全村19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他们悉心照顾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不计任何报酬。

    “龙爷爷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星期六、星期天我们都会跟着龙爷爷一起画画、写毛笔字、读古诗词。”这是龙秀村的留守孩子龙慧玲的感言。该村退休教师、农民画家龙解新说:“枧头镇龙家大院是有名的百年古村落,其对联文化是一大特色,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我要把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给这些留守孩子们。”该村“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以来,龙解新老人自愿当起了这群孩子的代理家长,成为了留守孩子的“守护神”。他结合该村深厚的乡土文化开展教学,深受留守孩子的喜欢。当笔者走进龙秀村留守儿童之家时,龙解新老人正在教孩子们画钢笔画。

    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少的问题,该县积极联系图书馆,为留守孩子打造学习基地,同时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活动。双碧小学有学生2573人,其中留守儿童近820人。今年,该校与县图书馆达成共识,在县图书馆成立双碧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基地。为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县图书馆在人力、物力上作了精心安排,周一至周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引导,并提供三个楼层为活动室,其中一楼为家长阅览室,二楼为电子阅览室,三楼为学生阅览室,全力为双碧小学师生及家长提供舒心的阅读环境。该校以学习基地为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学习基地的建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一位姓周的老人告诉笔者,她的孙子以前老喜欢往网吧跑,让人担心,现在好了,双休日里几个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孩子学习进步了,她也放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