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人 文化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5-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在教育和文化还普遍被认为不产生交集的时候,把生活教育和文化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于2001年提出“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他,让孩子们看世界上最美的图画,听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以此来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他,引领教职员工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倡导的生活样式之中,让他们享受专业生活以优化个体,眷念组织生活以形成团队,崇尚精神生活以成就名师;他,把知识视作学校生活的重要介质,倡导师生不要止于教知识、学知识,更要去欣赏知识……他就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颜凤岺。

    从教38年、担任校长22年,历经长期的思考与实践,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颜凤岺对教育的理解高度凝练,他把现代义务教育的内涵概括为三句话:“保证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这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的性质所在;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的质量所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帮助每一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在。”

    基于这三大内涵,颜凤岺校长把办好学校锁定为五大要素:第一,科学的办学理念,这决定发展方向;第二,好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育人的专业方式;第三,一支能够胜任课程体系的教师队伍;第四,有品位的硬件设施;第五,学校管理。“五大要素构成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其中最核心的是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其他要素都是围绕着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而展开的。并且这五大要素以有机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颜凤岺校长揭示出,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其本质表现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日积月累的差距上;一个高质量的系统可以造就一批批高质量的人。

    思想·从教育的原点出发——生活教人,文化育人

    2001年,颜凤岺校长执掌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12年9月的实验一小学前身为“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她吸纳世界全新学理加以试验,为全国小学改进之先导”的建校初衷贯穿百年,奠定了在小学教育领域“实验性与示范性”的特殊地位。

    如何办好这样的一所学校?颜凤岺校长从教育的原点——如何影响人的发展进行求索。

    实验一小首任校长陈宝泉先生是与陶行知、胡适同时代的著名教育家,三人曾合著教育著作。在他们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反思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颜凤岺校长发现,文化性生存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性发展是人的发展方式,文化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方式。“钱穆先生用‘绵延的精神、生活的样式’来描摹文化,文化就在每天的生活和生活选择中,中国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内里的、深邃的。”颜凤岺校长认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意义,文化的缺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下的只是知识的移位、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

    通过梳理学校发展历史,颜凤岺校长在教育和文化还普遍被认为不产生交集的时候,他把生活教育和文化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于2001年提出“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我们把学校教育设计成专业背景下一段师生相遇的、有品位的高质量生活,浸润其中,在与文化的相互创造中,师生创造着更好的自我,校园里沉淀更丰盈的文化。像我们培育创新精神,不专门开设创新课程,而是塑造涵养创新精神的生活样式。”

    “厘清原点,脚踏实地了,我们就要仰望星空,教育应该教人向往伟大。”颜凤岺校长的教育追求是高远的。被公认为人类核心精神的分别是由古希腊哲人追求的求知精神、中国圣人推崇的仁爱精神和古希伯来先知创生的信仰精神。颜凤岺校长认为,人的本质力量是精神力量,具有求知、仁爱、信仰的人类核心精神的人是可以造就的。实验一小提出“求真,感恩,知耻,砺行”的校训,以文化意义上的人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人类精神原素构成为主体内容,以人的文化生成规律为操作方式,以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为外显,确立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行为方式和标准。颜凤岺校长称:“我们的校训不是直接指向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是以‘求知、仁爱、信仰’这人类的三大核心精神为归依,指引学生养成丰富、善良、高贵的优秀品质。”

    环境·深化文化的美感,强化文化的质感

    “生活教人,文化育人”对环境育人的功能认识充分,颜凤岺校长把教育理念与学校的历史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单位空间里布置丰富的、充满活性的教育元素。为师生创设了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元素的生活环境,引领师生过有文化的生活,追求崇高的精神,潜移默化地督促他们成长为优秀的人。

    文化性发展是人的发展方式,人创造文化,反过来用文化造就人。如何用实验一小百年历史积淀这丰富的文化来造就今天的人?颜凤岺校长匠心独运,从历史的基因中汲取营养,激活“绵延的精神”。2012年庆祝学校百岁寿诞,他提出“修史建馆,返本开新”,追溯教育是什么、为什么,以昨天的来源揭示明天的去向。引入美国的教育思想,借鉴前苏联的育人模式,迎来多元的冲突与融合,新建的校史馆把中国近代基础教育发展的三个典型时期具象其中,以历史的责任、先贤的追求来砥砺今天的发展、探索,让教职员工感受“地标式”的教育责任。

    在实验一小,每天,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便走进了学校为他们精心设计的生活中。学校精心打造最美的格调,引领“生活的样式”——一层大厅的“心语广场”,有清澈的水面、晶莹的玻璃平台,还放置着一架钢琴。每天清晨,学生们在悦耳的琴声中走进教室,在优美的旋律中开始一天的校园生活。

    实验一小对音乐厅的设施、布置斤斤计较到吹毛求疵的地步,每个音乐教室都配备三角钢琴,确保学生聆听到最精准的声音。种种作为,源于颜凤岺校长对教育本义的追求:“人在童年的时候,眼里看到什么,心里就留存什么;人在长大以后,心里留存什么,眼里就看到什么。因此,我们这样塑造儿童的世界观——让孩子们看世界上最美的图画,听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做教育就是做影响,‘文化育人’就是让这种影响千丝万缕、无处不在,‘生活教人’就是把这种影响无限贴近于置身其中的人。”颜凤岺校长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极高境界在于营造出师生牵挂的味道,这种味道无形却有力地牵引着师生向善、向上。基于这样的理解,实验一小的环境建设中注重诱发情感关联,释放文化的粘性。

    学校开辟了一块叫人牵挂的菜地,学生们取名为“青青菜园”。像秋天种下菠菜后它就“冬眠”了,放寒假前,老师让孩子们看地里菠菜的状态,这诱发他们在回家后还惦念着,“有没有盖上东西呢?”“会不会冻死呢?”学生有了牵挂的东西,有了感受、体验的综合性过程。菜地设计在学生每天进校门之后的必经之处,谁也绕不开它的教育影响力。

    在“青青菜园”的左近,学校还布局了“叮咚响泉”“五星广场”,再前面是音乐厅。在“叮咚响泉”感受水的品性,在“五星广场”站在零公里坐标上仰望五星红旗,体味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些元素连点成片后,阐释着这样的含义:有了土地和水,就可以生长生命,生命有了音乐就被赋予了意义,再仰望远空,一个大写的人就跃然而出。

    课程·建构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课程体系

    在文化育人理念指导下,实验一小确立了“发展为本,课比天大”的核心价值观。“发展为本”把发展放在主导的地位,具体体现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颜凤岺校长的要求极高:“学生的发展是目的,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视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指的是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同一‘模式’的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当前的发展。”

    颜凤岺校长认为,课程是学校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方式,是实现“三个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学校促进人和社会进步的专业化手段,它是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的活动分为行为、情感、精神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依次递进升华的内涵关系。颜凤岺校长称:“文化育人理念下的课堂更重视从情感提升为精神的过程,激发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发展,从而实现课程文化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作用。像我们不做德育的学科渗透,我们的课堂致力于达成从教学行为上升到情感的触动、精神的升华。”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出台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课程实施纲要》,构建了以八个学科课程系统为支撑、以五个学习发展平台为实施方式的“生活教人 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原有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八门具体课程,扩展构建成相应的八个学科课程系统,课程的数量由原来的十几门,细分发展到目前的一百多门。五个学习发展平台分别为基础认知平台,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价值和作用;丰富拓展平台,强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综合实践平台和探究创新平台,为学生创设学习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学业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自主发展的途径。

    课程评价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索,构成了纵向学科水平展示,横向小队记录状态的多维度的评价系统。颜凤岺校长表示:“我们的评价实现了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发现伙伴、发现自我,以优化其学习、成长的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西城区的一位课程专家曾这样来描述实验一小的课程体系,她说:“在我的脑子里有一颗树,这个课程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根扎的深。通过学科细化,学生的基础打的很牢,同时又给学生成长的空间。拓展、创新、实践展示,使这棵大树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实验一小正是以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课程树”来支撑起人的深厚的基础性成长与广阔的开放性发展。

    “实验性与示范性”是实验一小的传统,因而创新是学校的基因。“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的根系必须深深扎进基础的本真之中。”颜凤岺校长对创新有要求,他坚决反对为了创新而创新。像实验一小推出旨在“欣赏知识,认识学科,阅读学科,唤醒情感”的欣赏课,就源于颜凤岺校长对知识的独特认知:“知识是学校生活的重要介质,教育教学离不开知识,也不能止于知识。知识不能仅是传统课堂上被认知、被记忆、被使用的对象,我们更重视他对人的情感、精神的作用。”

    师资·在过好三样生活中凝聚“铁流”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文化环境,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的精神是“不可教的”,心灵只能由心灵去唤醒,精神只能由精神去陶冶。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就要为其设计什么样的生活——实验一小精心设计并引领教师过有文化的专业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校确立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课程实施纲要》。动员教师自己编写《纲要》,这成为教师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课程改革是对课程的整体规划,要求教师对育人清晰定位,了解和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把握课程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而实施新课程的信念,从而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有意识、有方向地去做。教师们享受专业生活,对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学生们对学习越来越自信,达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乐群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