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特色 小规模学校站不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5-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读了贵报5月11日5版《农村小规模校如何走向优而特》,深有感触。笔者之前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亲眼目睹了农村学校人数不断减少的过程。正像文中所说的那样,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不少家庭在城里购买了住房,有很多夫妇在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子女上学,或者是家里的爷爷奶奶专门陪读。

    原先本该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转移到了城里学校,导致很多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几名学生。这些学校形如“鸡肋”,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地,这是不可扭转的事实,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就不能撤。所以,作为小规模校绝不能“坐以待毙”,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走出一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方能走出困境。

    比如,可以乘学前教育行动之风开办附属幼儿园。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到村外学校就读接送较方便,所以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乘坐校车(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校车)或自己骑车开车接送,甚至也不介意学生步行到城镇学校就读。而对于只有四五岁的幼儿来说,家长会考虑到他们接送和吃饭等不太方便,所以情愿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园。这样,省去了坐车费和午餐费,既方便又经济,何乐而不为呢?小规模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也不会多,教室就显得特别富余。所以,学校可以把空出来的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一些,多增加一些游戏设施,同时争取当地教育部门支持,配合宣传,吸引当地幼儿前来就读。

    再比如,可以结合“一校一品”建设拓展学生素质。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这是劣势,也是优势。学校教师恰恰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少数孩子身上,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拥有一种或多种学业之外的能力,综合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同样的精力,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就更能出成果。如果学生不仅成绩提高了,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提升了,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家门口的学校比离家远的学校在教育质量上相差不多,甚至更好一些,家长和学生怎会舍近求远呢?虽然这样的一些学校教师不多,可是进行基本的教育教学还是不成问题的。即使没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师,也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互联网和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同样是行得通的。

    从这些方面讲,小规模学校没有必要进行无用的抱怨,唯有用心办学,凭质量吸引学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逆袭做大,这也不是没有先例。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三里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