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形态。(资料图片)

    随着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完善,我们似乎看到了以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无人驾驶汽车即将变成我们生活中的现实,智能驾驶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正如驭势科技首席执行官吴甘沙所描述的那样,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与汽车制造业、新能源三项行业创新的集大成者,既代表世界最前沿计算机科技的走向,也引领全球支柱传统产业整体升级的进程。人类对智能驾驶的未来,倾注了最美好的梦想。如今,无论是谷歌、特斯拉,还是苹果、宝马,都在智能驾驶方面不遗余力地探索与开发着;而在国内,百度、乐视、驭势科技等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到智能驾驶领域,以期在将来广阔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无人驾驶真的可以实现吗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所认为的无人驾驶就是不需要人来操控,而是由电脑来控制我们的车辆自动驾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汽车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关于无人驾驶的阶段划分,目前业界引用最多的是美国公路安全局(NHTSA)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官方界定,分为无自动(0级)、个别功能自动(1级)、多种功能自动(2级)、受限自动驾驶(3级)和完全自动驾驶(4级)五个级别。

    结合吴甘沙对无人驾驶分级的观点,分析可得:自动驾驶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驾驶辅助,即个别功能自动。在你驾驶的时候它给你提醒一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第二阶段是半自动驾驶,即多功能自动。在某些场景下实现机器的自动驾驶,在其他情况下还是由人驾驶;第三阶段是高度的自动驾驶,即受限自动驾驶。驾驶者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偶尔的操作,但有足够舒适的过渡时间;第四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驾驶者只需要提供目的地和导航信息,车辆在全天候、开放的环境下由机器进行自主驾驶,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人为干预和控制。

    那么自动驾驶究竟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吴甘沙所创办的驭势科技的英文名“UISEE”向我们揭晓了答案:U代表高效;I就是无差别,包括老人、小孩或残疾人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坐车出行;S代表安全,自动驾驶可以减少近90%的交通事故;第一个E代表效率,自动驾驶能够提升道路的使用率;最后一个E就是更加环保。

    成本太高,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路途遥远

    在国外,谷歌等互联网公司正在引领无人驾驶发展的潮流,而特斯拉、奥迪、日产、沃尔沃、奔驰、丰田等传统汽车生产厂商也相继加快了研发步伐。从中国产业信息网得到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外的汽车厂商对无人驾驶的研发基本处于自动驾驶第二阶段(多种功能自动)到自动驾驶第三阶段(受限自动驾驶)的过渡区间。

    谷歌的无人驾驶研发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即受限自动驾驶。要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有三大件:一是激光雷达,价值近70万元人民币;二是高精度的GPS;三是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后两者加起来又要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最终将一辆车的价格抬高到近200万元人民币,这是普通汽车价格的10至20倍。如此高成本的技术路线,想要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就现阶段而言,几乎不可能。

    与国外相比较,国内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是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起步的,比如国防科技大学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2012年军事交通学院研制出“军交猛狮Ⅲ号”等。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国内汽车生产厂商的合作也日益紧密,推动了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如今不仅是科研机构和车企,互联网公司百度也加入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领域。2015年12月,百度无人驾驶车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这是国内无人车领域迄今为止进行的难度最大,最接近真实路况的开放道路测试。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仍以汽车厂商为主导,整体上处于自动驾驶 第一阶段(个别功能自动)到自动驾驶 第二阶段(多种功能自动)的过渡时期,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外。尽管如此,吴甘沙在接受第一电动网专访时认为:“自动驾驶更多的是考验人工智能、芯片的能力和大数据。在这些方面中国跟世界最好水平相比,有一点点差距但是不大。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世界零时差,我们跟最好的国家,比如说美国,基本上是同步的。”

    发展趋势:互联网厂商从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切入

    中国产业信息网一篇题为《2016年国内外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历程现状及路径趋势探讨》的文章中提到,从目前无人驾驶的发展情况看,丰田、沃尔沃、宝马、特斯拉等主流跨国车企无人驾驶技术主要从自动驾驶第一阶段向自动驾驶第四阶段(完全自动驾驶)横向发展,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路径,通过车联网和 ADAS着手,自建或共建高精度地图系统,不断丰富自动驾驶功能及内涵,循序渐进,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与之相反,互联网厂商则直接从无人驾驶切入,以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等技术综合实现最高级别无人驾驶(任何时间、任何路况自动驾驶)。与汽车厂商、零部件厂商不同的是,互联网厂商在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经验尚浅,但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等领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以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等“软实力”为核心推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将从“软”向“车”实现“颠覆”。

    当然,在理想变成现实之前,我们还应重视智能驾驶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成本可接受、技术够可靠、法律法规容许。如果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是普通汽车的十几倍,肯定是大众无法接受的;同样,如果无人驾驶技术不够成熟,那它的安全系数也是令人堪忧的;一旦无人驾驶汽车真正面世,相应的保险、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以解决一系列纠纷或突发事件。

    按照现今的发展趋势来估计,如果你想购买全自动驾驶车辆的话,至少要等二十年;如果你想买一辆这样的车,它能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行驶,还必须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还要等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