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四大策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策略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文化建构有原则

    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通过《乐学案》将学习内容前置,对学生进行快乐导学;通过观看微视频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轻松而高效;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补充、提问,同时加上老师的点拨完成,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梳理形成了“乐学为先,顺序而导,小组合作,跟踪评价”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文化。

    课堂流程如下:“交流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内化拓展”四个环节。

    交流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师课前编制的《乐学案》在家预习新知,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同时要搜集预习疑难,为课上开展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一方面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将学习收获与同伴分享,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出现困难时,问题解决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都是最佳合作契机。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展示提升

    本环节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前两环节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二是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展示提升环节通过小组成员的汇报,让每个学生敢于、乐于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展示给大家。展示的过程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一般组长根据《乐学案》提出的问题,出示相应的段落,一至两名组员在白板上标画关键词语、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一名组员进行补充,或者结合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一名组员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最后组长进行总结,并请求其他各组对本组发言进行点评并补充。课堂就是这样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每个学生成就自主学习的自豪感,锻炼个体的自信心,体现出合作乐趣,凝聚了团队精神。教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及时进行点拨、引导,推进课堂向纵深发展。

    作为展示的学生,为了能够讲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提炼、消化,其他补充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观点,也要进行认真倾听,深入的思考,课堂就是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课堂展示时,各小组轮流进行,展示本组任务时,各成员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其他小组展示时,做观众的那些学生就不能保证人人有收获,有的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思考及反复实践,做了这样的改进: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抢答方式提问“演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认真倾听,以保证提问质量。另一方面,“演员”也可即兴设问考“观众”,这种双向的穿插提问可依据参与人的层次计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倾听文化”与“交流文化”。

    在新授课时,教师须有课堂讲解的时间,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归纳总结,指导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精讲”,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师精讲一定要设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内化拓展

    学生在自主互助、展示交流中,以小组为单位穿插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盘点或反馈,进行学法收获的总结与提升,进行适度拓展,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课堂文化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地位以及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采用“兵教兵”“兵练兵”的策略,学生离开老师照样可以学得热火朝天,班里时常会呈现出许多小老师在紧张工作的景象。教师角色从教育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一种“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不只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还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在每组展示完毕后带领学生进行点拨、纠偏、总结、提升。

    策略四:差异化评价引导有规律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解决评价不当或评价缺失的问题,学校在开展自主学习之前,围绕训练重点,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制定评价内容及标准,开展即时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做到节节有反馈、日日有评价、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表彰。

    学生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优异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的学生却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这样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再学习、再发展制造了障碍。而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形成性评价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变被动评价为自主评价,为个体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依据教育规律,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存在知识、能力、自信心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一件事所付出的努力是截然不同的,为此,我们承认差异,更要尊重差异,要鼓励暂时落后的孩子不断进步。本着这一原则,学校设计了一个各层次对应分数的预案,后经全班同学民主通过,对于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项活动,若成功的话以最高分为参考记分。为了使分数统计简洁化,各组自己累计得分,指定B层学生负责对分数累计、记录。学校又将随堂检测与自主评价相结合,采用教师,学生小组,学生个人,家长共同参与,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检测,既巩固了授课知识要点,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中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激励小组成员承担责任,为小组争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互助、互动、互勉、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顺着师生共创的乐学足迹快乐前行。

    教师评价

    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着观评课模式的变化。我们在观评课时,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更多地关注在课堂上学生是如何自主学习,如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同时,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是否体现“乐学为先,顺学而导,合作学习,跟踪评价“这一主题,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这样,由原来注重教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关注点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发生变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中,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制定精准的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能力。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实施的关键和保障。合作学习体现了主体的意识——共建的规则——明确的任务——合理的分工——愉悦的过程——互惠的效益,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实成长与转变,促进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郑晓云 苗 芃 尹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