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应兼顾各方利益
面对存在一定问题的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因噎废食,而是明晰关键问题,正视各级利益,在利益博弈中不断完善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项被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举措,在各地十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实,对于要不要推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级教育工作者基本已达成共识,认为方向是对的,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是破解“唯分数论”的利器。但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日前就有媒体刊文《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权》以提出质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性问题上存在认识模糊——因为缺乏深入认识,制度与实践仍然难以弥合。
第一个问题就是对综合素质内容的判断和定位。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综合全面的素养,但从一些地方的考试制度安排来看,由于将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绑定,所以有学者指出,如果要理顺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三套国家基本评价制度之间的关系,使之共同构成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学生评价体系,就应该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定位为对学生非学术能力素养的评价上。笔者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业水平主要记录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表现,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针对的则是学生终结性的学业表现,两者有所区别。
那么,综合素质评价是硬挂钩还是软着陆?前者指的是作为招生依据,如有少数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同于学科考试成绩,与高中招生录取硬挂钩;后者指的是作为招生参考,如上海等地推行的“两依据一参考”——以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参考。从综合素质评价十几年的实践来看,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是一个困扰各地的关键问题。到底是硬挂钩还是软着陆,需要慎重思考。如果是硬挂钩,就会因为与考试招生进行了绑定,而使得这一相对松散、耗时长的评价活动与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前途等切身利益有了直接关联。基于利益的考虑,虚假伪造钻营等现象不可避免会出现。如果是软着陆,躲避可能的纷争和钻营,又常常会在学校中陷入不受重视、应付了事的尴尬境地。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全面还是放大短板?教育部文件中表述,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指向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下,由于农村家长普遍缺少占有优质教育资源所必需的社会资本,使得他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在知识丰富程度、表达能力、艺术素养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别,综合素评价结果纳入招生,无疑会放大了他们的短板。
从现实来看,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还需进行制度、框架、操作等各方面的改革。首先要权衡各方利益,正视存在的利益博弈。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在政策落地中系统考虑各方利益,结成利益共同体;其次要完善制度安排,建立科学合理的全过程评价体系。要如实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活动,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采取逐级把关、结果公示等方式,加大对钻营作假者的惩戒力度,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再次要明确“谁使用,谁评价”的操作框架。学校、家长、学生、教师进行客观数据的记录,让结果的使用方来评价。最后,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还需认真思考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二度配置,并根据城乡差异而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一言以蔽之,面对存在一定问题的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因噎废食,而是明晰关键问题,正视各级利益,在利益博弈中不断完善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