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叫他“教育书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孩子考学走出大山,不仅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带动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尊师重教,怎么做都不为过!”河北保定易县西陵镇党委书记孙宏实,对教育有着一种深刻的认识和浓浓的情怀。

    关怀教师、关爱学生,把教育视为头等大事,他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作“教育书记”。

    开先河,举办“乡镇教育节”

    宽额方脸、中等个头、魁梧身材、憨厚笑容,站在人前,成长于易水之畔、太行山区的孙宏实,典型山里汉子形象。但从他的言谈举止,人们却不难感受到一种山里人少有的儒雅气息。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山村大学生中的一员,孙宏实自河北师院(现河北师大)政教系毕业后,就回乡当了一名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调任乡镇干部。

    从人民教师到乡镇干部,从牛岗乡到西陵镇主持工作,身份变了、岗位变了,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深入骨髓的那份情、那份爱。

    “家乡的山水滋养我成长,而接受教育,才真正开阔了我的人生格局。”孙宏实说。

    2005年,初到牛岗乡,孙宏实就做了一件在当地“破天荒”的事情:在他的主持下,全县第一个乡镇教育节——“黄石塘教育节”成功举办。

    黄石塘中学是牛岗乡域内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学。在该校至今保留的已经泛黄的教育节安排计划书上,记者看到,持续整整一年的教育节除了“请进来”(邀请外地专家、学者、名师等送教下乡)、“走出去”(组织黄石塘中学师生走出大山,走进省城、走进高校开阔视野)外,乡党委、政府还争取到河北师大、语文周报社等支持资金18万元,在该校组建了全县第一个“希望之星班”,招收62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小学毕业生,他们的学费、书费、住宿费、生活费全免。

    “当年县里中考成绩公布,前十名总会有‘希望之星班’学生入围。如今,这个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黄石塘中学语文教师杜宾说。

    年年做规划,事事要落实

    多年一线教师经历,让孙宏实养成了勤思考、爱动笔的习惯。每年的读书笔记、对国家各项政策学习心得和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积攒起来都有厚厚一沓。其中,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思索,占了相当大比重。

    “教育超前优先发展,强乡名校双创建”是孙宏实先后任职两个乡施政不变的方针。他设计的群众工作暨村务工作手册,35项细则中有关教育的事项近半数。

    每年,乡镇均出台教育专项规划:资助学生的“雨露计划”,平安假期平安校园工作安排,奖励资助贫困大学生,为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及生涯规划指导,邀请专家送教下乡,组织本地师生走出去开阔眼界。

    在2005年教育规划书中记者发现,当年一共设置14项工作,每项工作都有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能光写在纸面上,还必须得落实在行动中。”在孙宏实心里,规划里的每件事都是大事,每件事都马虎不得。据他回忆,当年不仅完成了年初规划的每件事,另外还做了奖励优秀教师、通过电视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山区教育等几件事。

    资助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孙宏实所在乡都会举行一个特别的庆祝会。本乡大学新生包括新考上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和家长会聚一堂,乡里发奖金、送祝福、给激励,每名大学生会得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

    易县是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庆祝会上发的资助金除了乡财政艰难挤出一部分外,其余是孙宏实跑前跑后,一个个发动当地企业老板和外地功成名就的易县老乡一点点筹集而成。

    孙宏实尤其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乡里将每名家庭贫困学生的情况登记在册,注明困难现状、分析困难原因,并联系相关部门、企业和爱心人士结对帮扶。

    贫困学生卢艳颖接到了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因家中母亲常年瘫痪在床无人照料,作为独生女的她打算放弃学业。

    得知情况后,孙宏实立刻赶到卢艳颖家,送上5000元慰问金,鼓励她继续求学。

    不仅如此,孙宏实还专程奔赴学校,与校方共同商定帮扶事宜。每年,乡里资助卢艳颖7000元生活费,还与校方一起把卢妈妈接到保定,让卢艳颖边学习边照料母亲。2015年,背着母亲上学的卢艳颖,被评为保定市第五届道德模范。

    “靠奋斗抓住机遇的山里娃,尤其是贫困家庭孩子,都应资助和激励,一个都不能少!”孙宏实说。

    新学期伊始,易水湖面冰层解冻,山间杨柳蓄力吐翠。孙宏实又开始谋划新一年的工作,而发展教育、支持教育,依旧是他心目中的“天字号”工程。